"憲法就像家里的頂梁柱,看似不常提,卻處處護著咱過日子。”7月3日,莊河市昌盛街道張屯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內,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青衿力行基層服務團成員韓錦偉的比喻,讓圍坐的居民們頻頻點頭。一場以“懂法用法護權益,社區(qū)生活更安心”為主題的普法活動,正讓法律知識走進社區(qū)尋常百姓家。
活動現(xiàn)場熱鬧非凡,8名團隊成員通過PPT宣講、“法律盲盒”互動、“法律錦囊”解讀等形式,為居民送上實用法律指南。憲法宣講課堂里,衡漪樂等志愿者用家常話講解公民權利義務,結合社區(qū)案例拆解“鄰里糾紛如何界定責任”“消費維權該找哪些部門”等問題,PPT上的重點內容被居民們紛紛用手機拍下。“原來憲法離咱這么近,孩子上學、老人贍養(yǎng)都有規(guī)定。”居民李阿姨邊拍邊說。

圖為志愿者宣講憲法相關內容。楊蕙螢供圖
“法律盲盒”抽簽處排起長隊,孫大爺抽到“宅基地邊界爭議”簽后犯了難。志愿者于豐源翻開民法典小冊子,對照條款講起類似調解案例:“您先找村委會做邊界鑒定,保留好證據(jù),調解不成還能走法律程序。”樹蔭下、餐桌旁,志愿者們走進居民家中,把法律條文變成貼心叮囑,讓老人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弄清維權門道。

圖為志愿者講解法律知識。楊蕙螢供圖
村委廣場的“法律趣體驗”區(qū),小宇在“生活里的法”問答中抽到未成年人保護題目,志愿者遞上“法律錦囊”折頁,用漫畫講解“校園欺凌如何求助”;張阿姨接過折頁,團隊成員結合她提到的廣場舞噪音問題,指著“相鄰關系”條款教她協(xié)商技巧。“這手冊實用,揣著心里踏實。”張阿姨邊圈重點邊說。

圖為居民參加“法律盲盒”活動。楊蕙螢供圖
據(jù)統(tǒng)計,活動接待咨詢86人次,分發(fā)折頁200余份。社區(qū)副主任感慨:“以前居民遇糾紛要么忍要么鬧,現(xiàn)在大學生講得明白,大家知道按法律來,矛盾少了很多。”
服務團指導老師表示,將持續(xù)開展精準普法,讓法治精神成為社區(qū)和諧的基石。這群青年學子用專業(yè)與熱情,讓法律之光照進社區(qū)角落,為基層治理注入青春“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