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開展宣講前,宣講團成員進行了充分籌備。他們深入調研薛家洼生態變遷歷程,從曾經的“生態痛點”到如今的“生態名片”,梳理出詳實且生動的生態修復故事;挖掘當地特色文旅元素,如濕地景觀、民俗文化等,將生態保護與文旅發展有機結合。同時,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游覽需求的游客特點,精心設計宣講內容與互動形式,力求讓宣講既有深度又接地氣 。
活動現場,宣講團成員遇到許多中老年游客。他們成長于斯,對薛家洼的過往有著深刻記憶。成員們以拉家常的方式,和他們聊薛家洼曾經的模樣,對比如今碧波蕩漾、綠意盎然的生態美景,講述生態修復背后政府、民眾齊心協力的故事。碰到坐在長椅上休憩的老年游客,宣講團成員主動湊上前,用方言嘮起家常。“奶奶,您在這兒住了多久啦?以前這一片是啥樣呀?”親切的交流打開了老人的話匣子,講述著薛家洼的舊時光。成員們一邊傾聽,一邊補充生態修復后的新景,還教老人用手機記錄薛家洼的美,分享給晚輩。這場跨越代際的交流,讓生態保護的記憶與傳承更有溫度。
面對年輕游客,宣講團緊扣潮流元素。結合薛家洼生態打卡點、網紅文旅體驗項目,介紹生態與文旅融合的創新玩法,如濕地生態攝影、騎行觀景等。同時,引導年輕游客通過短視頻、社交平臺分享薛家洼之行,以“打卡傳播”的方式,擴大薛家洼生態文旅影響力。不少年輕人當場拿出手機,記錄宣講場景與薛家洼風光,表示要做“生態文旅推廣官”,讓更多人了解這片寶藏之地。
宣講過程中,設置了趣味問答、生態文旅知識小競賽等環節。備有薛家洼生態物種識別卡、文旅路線拼圖等道具,游客們積極參與,在輕松氛
圍中加深對薛家洼生態文旅的認知。一位小朋友在答對濕地鳥類知識后,興奮地說:“我以后要常來,還要告訴同學這里有好多有趣的小鳥!”這種互動形式,讓生態保護、文旅體驗的理念真正走進游客心里。
圖為宣講團成員為年輕游客宣講生態知識。王小玉攝。宣講結束后,游客們紛紛表達感受。有游客表示:“以前只是覺得薛家洼好看,玩得開心,現在知道這背后有這么多故事和努力,以后會更愛護這里的環境,也會推薦更多人來。”還有游客希望宣講團能常來,以持續豐富大家對薛家洼生態文旅的認知。這些反饋,既是對宣講活動的肯定,也為后續生態文旅推廣指明方向——游客對深度了解生態文旅內涵有強烈需求,同時也期待更多元、更持久的文化傳播與互動體驗。
此次宣講活動,是巢湖學院學子以實踐助力地方發展的生動體現。一方面,通過與游客深度交流,把薛家洼生態文旅價值傳遞給更多人,助力提升當地生態文旅知名度與美譽度,推動生態保護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宣講既鍛煉了學生的調研、溝通、宣講能力,讓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深度融合,又培養了學生服務社會、關注生態發展的責任感。
未來,巢湖學院赴薛家洼生態變遷調研團將繼續深耕,優化宣講形式與內容,持續走進薛家洼,走進更多游客身邊,以青春之音講好生態文旅故事,為薛家洼生態文旅的融合發展注入更持久的青春動能,讓生態美與文旅興在這片土地上持續綻放光彩,攜手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與文旅共榮的美好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