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團成員向小朋友授課垃圾分類
實踐團成員向小朋友授課普通話
實踐團成員向小朋友授課高原動物
實踐團成團向小朋友授課高原植物
7月8日上午,活動正式啟動。首堂“垃圾分類我能行”課程通過互動游戲與實物演示,生動形象地幫助同學們掌握了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的分類方法。隨后兩天的“普潤鄉土”普通話課程,融合繞口令、情景對話等多種形式,切實提升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與發音準確性;“探秘高原動植物”課程則借助圖片、模型和短視頻,向學生普及了當地珍稀動植物及其保護知識。每節課均采用貼紙獎勵機制,同學們踴躍參與、積極搶答,所得貼紙可在活動最后一天兌換文具、玩偶等紀念禮物。
實踐團成語與小朋友進行游戲互動
實踐團成語給小朋友頒發貼紙
每日課程結束后,實踐團成員于下午走進得妥鎮周邊村莊,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和面對面講解,向村民推廣普通話日常用語,傳播高原生態保護常識。累計走訪農戶20余戶,發放宣傳材料100余份,進一步擴大了活動影響范圍。
實踐團成員向學校周邊村子進行宣傳
本次社會實踐充分發揮高校的專業與資源優勢,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融合,不僅豐富了鄉村兒童的假期生活,也為瀘定縣推動語言環境改善與生態保護注入了青春動能。
實踐團成員與得妥小學大合影
(文/尼爾烏牛莫 圖/李玉華、夏玉根、戢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