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給排水設計注意事項
1、現代化醫院的設備及裝備系統內容繁多,功能特殊,要求很高。除了要求保證持續供給充分符合質量標準的用水外,更需要根據不同的醫療儀器以及不同科室對水質、水壓、水溫的要求,分門別類設置水處理系統和對系統進行增減壓。
2、手術室、產房的洗手水和牙科椅用水宜用消毒過濾水,既保證無塵無菌,消除致熱原,避免感染,又減少設備微細管道的阻塞。一些大型的、級別高的醫院中心供應室,消毒中心也采用了凈化消毒水。
3、醫院制劑室的制劑用水采用蒸餾水,并在制蒸餾水系統中設有局部增壓設施。具體制蒸餾水工藝應根據不同醫院制劑工藝而定,給排水專業應密切配合制劑工藝預留給排水管和配置相應的冷卻水循環系統,滿足其工藝對水質、水量、水壓的要求。
4、醫院的熱水供應大量是季節性的,如冷季的醫療、生活和采暖用水。部分是常年供應的,如手術室、產房、嬰兒室、供應室、內窺鏡室、皮膚科的醫療、生活用水,但日夜用量差異很大,供應時間也長短不一。手術室、產房的洗手水與嬰兒的沫浴水必須是恒溫的,因此要以各種設備、多種方法、大小相間、集用結合,組織完善、合理的熱水供應系統。既滿足各種不同需要,又節約能源,減少浪費。
5、開水供應宜采用不銹鋼電開水器,一般一個病區考慮一臺,容積根據使用情況確定。一是便于護工管理;二是保證對病員的供應,同時改善病房內部的環境。
6、各門急診科室,尤其是傳染科病房各診室、治療室、洗滌盆應設非手動水咀,可采用肘式、膝式或腳踏式開關。如使用腳踏式開關一定要使用防滲漏的產品,以免使用處地面經常潮濕,使病員、醫務人員滑倒,發生事故。手術室、產房手術等洗手應采用恒溫混水閥,恒溫出水,以紅外線感應電磁閥控制方式為好。醫技科室的部分化驗室、實驗室有特殊要求,水咀應根據各科室功能的要求來確定其水咀的形式。
7、凡有腐蝕性消毒、洗滌劑排放的,如酸洗池、消毒池、洗片池的下水管道宜用抗腐型塑料管,以延長使用年限。營養灶、婦產科的污水排放管徑應適當放大,減少堵塞。石膏房洗滌水應先沉淀后排放,在排水管出外墻處設窨井,便于清理。
8、醫院的各類污廢水,要嚴格按照排放標準分別進行消毒、衰變、除油等處理。糞便污水排至檢查井后匯集至化糞池,經處理后污水排入室外污水處理站,經二級生化處理,符合醫院污水排放標準后,排至市政污水管。
9、由于現代醫院不僅要滿足使用功能需要,同時還要考慮室內外環境美觀。尤其是門急診、醫技樓往往由于醫療功能需要,給排水橫、立管布置較為散亂,較多的明露在室內,既不雅觀,又影響衛生。對于像手術室、無菌室等對潔凈要求較高的房間上方建議不設有排水管道,否則因采取相應的措施。
10、熱交換器形式的選擇。現在人們對水質要求愈來愈高,尤其是生活熱水中發現軍團菌致病的實例,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主要是因為在30℃~55℃水中最容易繁殖軍團菌,為此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熱水應在60℃以上儲存,并至少在50℃以上循環。如某些使用者,需要將水龍頭水溫降至40℃或50℃左右,這時可以使用調溫混合閥來實現。為保證蓄水溫度不利于肺炎雙球菌的生長,該調節閥應設定在靠近關停點的地方"。這點對醫院尤為重要。因為住院的是有病的弱者,如在醫院內發生軍團菌則不利于病員治療與康復,醫院責任重大。目前醫院內尤其是一些條件較差的小醫院,包括部分區級醫院,不能24h供應熱水,并且容積式交換器內水溫是以梯形狀態分布,在熱交換器內部很難使水溫保持在60℃左右。從而導致容積式熱交換器內供應熱水系統管道中產生軍團菌,改變醫院使用熱交換器形式應是當務之急。采用半即熱式或即熱式熱交換器,使其熱水供應系統水溫始終保持在60℃以上區域進行供水,以避免軍團菌滋生,杜絕軍團菌的發生。
11、根據規范需設置自動噴啉系統的,噴淋頭采用快速響應噴頭。手術室、ICU病房、分娩室不設噴淋系統;MR核磁共振、DR、直線加速器、PET掃描室等設有大型貴重的醫療設備宜采用氣體滅火系統。總而言之,作為給排水專業的設計不僅需要滿足醫院建筑中設備上不同功能的要求,而且必須安全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