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主題
“中華文化傳承團”
二、活動背景
黑龍江省博物館作為地方文化樞紐,藏有大量反映東北邊疆歷史、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的珍貴文物。暑期是青少年接觸傳統文化的黃金時期,通過“中華文化傳承團”實踐活動,可讓青少年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多元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三、活動目標
1. 知識目標:幫助參與者了解黑龍江流域在中華文化發展中的歷史地位,掌握邊疆民族與中原文化的交融歷程。
2. 能力目標:提升青少年文物保護意識、文化傳播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
3. 情感目標:激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樹立傳承與弘揚文化的責任感。
四、活動對象
黑龍江東方學院 建筑工程學院 暑期社會實踐深藏blue隊
五、活動時間
2025年7月6日
六、活動內容
走進黑龍江省博物館,仿佛踏入一部立體的龍江百科全書,每一步都踩著歷史的印記,每一眼都撞進自然的饋贈,心緒在厚重與靈動間起伏,最終沉淀為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敬意。
(一)展覽宣傳冊
手中這本《哈爾濱往事——20世紀初哈爾濱社會生活展》宣傳冊,封面設計簡潔而富有韻味,那些建筑的線條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它像是一把鑰匙,引領我們走進20世紀初哈爾濱那充滿異域風情與獨特魅力的社會生活。通過宣傳冊,我們能預先知曉展覽中那些珍貴的照片、老物件,仿佛已經置身于那個充滿煙火氣與時代特色的舊時光,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尋哈爾濱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獨特記憶與文化脈絡。

(二)古建筑型
眼前這座古建筑模型,以精妙的工藝再現了傳統建筑的恢宏與雅致。金黃色的琉璃瓦在燈光下熠熠生輝,仿佛能映射出往昔的榮耀與輝煌。翹角飛檐,斗拱層疊,每一處細節都訴說著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藝和對美的追求。凝視它,仿佛能穿越時光,看到曾經的殿宇巍峨,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穿梭其間,見證著歷史的風云變幻,感受著中華文化在建筑藝術中沉淀的厚重底蘊

(三)老式火車
這臺老式火車,靜靜佇立在展廳中,仿佛是從歷史深處駛來的時光使者。漆黑的車身泛著古樸的光澤,車頭的裝飾與部件,都銘刻著工業時代的印記。它曾在龍江大地上穿梭,拉響的汽笛聲見證了這片土地上交通的發展、商貿的繁榮以及人們生活的變遷。凝視著它,能讓人想象到往昔列車在鐵軌上飛馳,載著貨物與夢想,連接起城市與鄉村,推動著時代滾滾向前的壯觀景象。

(四)從遠古到自然
展柜中的猛犸象頸椎、跟骨、腕骨化石,是來自遠古時代的珍貴饋贈。這些粗糙而堅硬的化石,承載著冰河世紀的記憶。

這只綠啄木鳥標本,精致地還原了它生前的模樣。翠綠的羽毛,鮮艷奪目,仿佛還帶著森林的生機與活力;那尖銳的喙,仿佛隨時準備啄開樹干,尋找隱藏其中的害蟲。

這張東北虎皮張,斑斕的條紋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繪制的獨特密碼。棕褐與黑色交織的紋路,記錄著這百獸之王在山林間的威嚴與霸氣。
七、活動意義
參觀黑龍江省博物館,就像打開了一扇通往龍江歷史與文化深處的大門,其活動意義是多維度且深遠的。
歷史文化傳承維度
• 追溯龍江歷史脈絡:黑龍江省博物館館藏豐富,從新石器時代的漁獵工具,到渤海國、金代等時期的文物,它們串聯起黑龍江地區的發展歷程。例如渤海國的蓮花紋瓦當、金代的銅坐龍,通過對這些文物的參觀,人們能深入了解黑龍江在不同歷史階段與中原及周邊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知曉這片土地上曾上演過的民族遷徙、融合與發展的故事,進而清晰感知黑龍江歷史在中華文明長河中的獨特脈絡與貢獻。
• 傳承地域文化特色:黑龍江地區擁有赫哲族、滿族等眾多少數民族,其獨特的文化傳統在博物館中得以呈現,像赫哲族的魚皮畫、滿族的剪紙等。參觀過程中,人們能近距離接觸這些特色文化技藝,領略少數民族的智慧與創造力,成為地域特色文化的傳承者,讓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在新時代繼續熠熠生輝。
教育科普維度
• 拓展知識視野:博物館不僅是歷史文物的收藏地,還設有自然展廳,展示著豐富的動植物標本,如東北虎、綠啄木鳥等,以及猛犸象化石等古生物遺存。這些展品為參觀者構建起一個多元知識體系,讓人們在了解人類歷史的同時,也能認識黑龍江地區的自然生態演變、生物多樣性等知識,拓寬知識邊界,加深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
• 激發學習興趣:相較于書本上的文字知識,博物館里直觀的文物、逼真的標本更能激發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當看到猛犸象化石的龐大骨架,或是栩栩如生的東北虎皮張時,會不自覺地想要探究其背后的故事與科學原理,從而激發對歷史、考古、生物等學科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的自主學習與探索埋下種子。
社會價值維度
• 增強文化自信:通過深入了解黑龍江地區獨特而深厚的歷史文化,人們能真切感受到家鄉文化的魅力與價值,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對地域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進而轉化為對整個中華文化的自信。這種文化自信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有助于人們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堅守文化立場,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
• 促進社會交流:博物館作為一個公共文化空間,吸引著不同年齡、職業、背景的人前來參觀。在參觀過程中,人們可以相互交流對展品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知識與見解,形成一種良好的文化交流氛圍。此外,博物館還常舉辦各類講座、主題活動等,進一步促進了社會各界在文化領域的互動與交流,豐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社會文化繁榮發展。
生態保護維度
• 提升環保意識:博物館自然展廳中展示的野生動物標本,讓人們直觀感受到黑龍江地區豐富的生物資源。然而,部分物種如今面臨生存困境甚至已經滅絕,如猛犸象。通過參觀,人們能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從而增強對現存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促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踐行環保行動,為守護黑龍江的綠水青山貢獻力量。
• 傳播生態理念:博物館可以借助這些展品,向參觀者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講述黑龍江地區在生態保護方面的努力與成果,以及未來面臨的挑戰。參觀活動成為生態理念傳播的有效途徑,引導更多人關注生態問題,參與到生態保護的宣傳與實踐中來。
八、學習習近平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重要賀信和黨中央致詞精神
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賀信和黨中央致詞,為我們指明了前行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這些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各項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深切關懷。賀信與致詞高瞻遠矚、內涵豐富,圍繞國家發展戰略、民生福祉增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與殷切期望,涵蓋科技創新、鄉村振興、教育醫療等關鍵領域。
我們必須把學習宣傳貫徹重要賀信和黨中央致詞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在學習中,深入領會精神實質,把握核心要義,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專題研討、個人自學等形式,確保學深悟透。宣傳上,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全方位、多角度宣傳解讀,讓精神走進基層、深入人心。貫徹落實時,緊密結合實際工作,將精神轉化為具體行動,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舉措,以實際成效踐行使命擔當。
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充分發揮引領作用,以身作則,帶頭學習貫徹,激發全社會干事創業的熱情。廣大人民群眾也應積極響應,立足本職崗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在新的一年,讓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賀信和黨中央致詞精神為指引,堅定信心、勇毅前行,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為國家繁榮發展添磚加瓦,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書寫新時代的輝煌篇章。
- 掃一掃 分享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