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豐富青少年暑期生活,提升學生們的歷史文化底蘊,7月9日,一場以“小小明城督造官”為主題的非遺體驗活動在秦淮非遺館熱鬧開展。活動以“傳拓”的方式讓學生們沉浸式感受明城磚制作的傳統技藝,在動手實踐中體悟非遺文化的魅力,自覺傳承非工匠精神。
活動伊始,實踐團成員首先為孩子們介紹了明城磚的歷史與價值。從明城磚的起源發展講起,細致介紹了城磚的規格特點與深厚文化內涵。孩子們被一個個關于城磚與城墻的歷史故事所吸引,對這一塊塊看似普通、實則蘊含著磚窯工匠“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制磚精神的磚石產生了極為濃厚興趣。
緊隨其后的是現場教學示范環節,實踐團成員逐一展示制磚工具,講解了特制泥料的特性并特別強調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在孩子們期待的目光之下,實踐團成員完整演示了“取泥—入模—壓實—塑形—脫模—修整細節—刻名”的制磚全過程。演示結束后,學生們踴躍舉手,提出自己的疑問,實踐團成員展現出百分之百的熱忱,針對問題耐心解答,并反復強調關鍵步驟。
接著迎來了最令人期待的動手制作環節。在實踐團成員的指導下,孩子們分組圍坐在桌旁,領取泥料后立刻化身“小小督造官”。一拿到材料,孩子們就迫不及待開始雙手揉搓泥球,按步驟放入模型之中,用工具仔細壓實,再小心翼翼地脫模修整,生怕一個小小的失誤就導致自己城磚不夠完美,不少同學還在磚面認真刻下自己獨一無二的標記,發揮想象力為城磚增添獨特的創意。盡管制作過程稍為復雜,不僅需要耐心專注,還要嚴謹細致,但孩子們的制磚熱情卻絲毫未減。40分鐘的實踐里,活動室的氛圍溫馨而熱烈,每當完成一塊城磚,他們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仿佛自己真的成為了古代工匠,親手為長城添磚加瓦。

制作完成后,活動進入最后的“合作搭建城墻”環節。各組先展示自己的“成果磚”,分享討論搭建邏輯,隨后大家合力將一塊塊親手制作的城磚有序拼接、堆疊,共同完成了一座迷你城墻。看著零散的磚塊逐漸堆砌城堅固的“城墻”,孩子們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相信他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勞動的意義與團隊協作的力量。

此次活動在體驗明城磚制作基礎技藝的同時,不僅讓學生們了解了明城磚的歷史發展與文化魅力,更在實踐中培養了專注嚴謹的品質與團隊協作的能力。參與實踐活動的學生們紛紛表示,今后會更加關注身邊的非遺文化,爭做傳統文化的守護者與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