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開始之前鄉村振興青研團組織召開了線上會議,會議中明確提出了本次實踐要求。6月30日下午,鄉村振興青研團從曲阜師范大學出發,經過四十分鐘車程來到了享有“藍莓之鄉”美譽的陳疃鎮。在鄉村振興青研團成員與陳疃鎮當地產業園負責人的交談中了解到,陳疃鎮的土壤呈弱酸性,非常適合種植藍莓。從2005年開始發展藍莓種植產業以來,漸漸成立了多家龍頭企業,還形成了東陳疃、北疃、惠家莊等十余個標準化藍莓種植基地,陳疃鎮成為了山東省規模最大的藍莓種植基地。2010年陳疃鎮被山東省農業廳授予山東省“藍莓之鄉”榮譽稱號。產業園的負責人還說,如今全鎮已經形成了集藍莓種植基地、采摘園區、果品加工、生態旅游等為一體的藍莓產業鏈,2021年產值4億余元,帶動農民增收4000余萬元,收入非常可觀。產業園負責人的介紹讓團隊成員對陳疃鎮的經濟收入水平有了更準確的認識。
在與產業園負責人的交流中,鄉村振興青研團來到了藍莓采摘園。據負責人介紹,藍莓的品種多樣,但是適宜在日照當地種植的并且常種的有兩種,藍莓較常見的水果來說更難種植,因此需要更加科學的管理。在實踐中團隊成員發現,藍莓相關產業帶動了陳疃鎮的經濟向穩向好發展。例如團隊實踐時正值采摘旺季,許多藍莓已經成熟,村民正有序地進行采摘。因為人手不夠,采摘園每年都要招募村民采摘藍莓,這給當地村民提供了一定的就業崗位,緩解了就業壓力。團隊成員也親自感受了采摘過程,負責采摘的村民還向團隊成員分享采摘經驗。采摘后的藍莓一部分被包裝成盒零售或批發,一部分被送往深加工園區進行下一步的加工。通過體驗采摘、包裝,團隊成員對藍莓產業帶動陳疃鎮經濟發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隨后團隊成員跟隨專業人員來到藍莓深加工產業園區參觀。通過與工人的交談得知,因藍莓鮮果保質期較短,對藍莓進行深加工延長其保質期,能夠充分拓展藍莓銷售市場,提高藍莓價值。藍莓鮮果加工園區內有浩然藍莓、藍莓灣、美露藍莓、蘭香食品等多家企業,這里的工人正將藍莓鮮果制成果醬、果酒、藍莓干、藍莓餅等系列產品,吸引了許多游客購買,產品銷售到了全國各地,銷量可觀。通過參觀交流,團隊成員對藍莓深加工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明確了延長產業鏈、提升產品價值以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的重要性。
鄉村振興青研團團隊成員最后來到集市上,與一位正在買藍莓的阿姨了解情況。買藍莓的阿姨向成員介紹,近年來,東港區創新性地將藍莓產業與扶貧有機結合,整合了全區4000多萬元扶貧資金,用來建設“莓香河畔”扶貧基地項目。這一項目給當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讓百姓的錢包鼓了起來。阿姨對團隊成員說,當地村民也像他們家一樣,不僅能夠一年四季在藍莓大棚中找到工作,還可以通過土地流轉增加收入,在產業建成后本地村民還可以從“莓香河畔”以及其他產業扶貧項目中獲得分紅。這三份收入,讓他們全鎮村民脫離了貧困。而陳疃鎮“藍莓+旅游”產業也結合了當地的特色,并且與日照水庫、蔡莊古村落、1971研學實踐基地等優勢資源串點連線,農旅結合促進產業發展,推動區域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
在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中,實踐隊的成員們既體驗到了陳疃鎮人民的熱情、感受到藍莓的魅力,又提高了實踐能力,通過充分了解陳疃鎮發展現狀,為陳疃鎮藍莓產業的宣傳貢獻出一份力量。鄉村振興青研團希望以此次實踐引導廣大青年學子投身鄉村振興戰略,留住青年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