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你有約,誦讀我在行
小學語文的學習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因此,實踐隊員將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引導小朋友們閱讀課文方面,主要扮演孩子們學習的協助者而不是主導者。不同于外語學科學習先學字詞后學句子和文章的順序,一名富有經驗的教師向實踐隊員指出:除一年級的學生應該先學簡單的生字及拼音再學課文內容外,其他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應該先閱讀課文,再學習字詞。遵循這一建議,實踐隊員設計了比較合理的授課方案,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索。小朋友們十分聰慧,在規定時間內熟讀課文并根據文章內容自主學習了課文后附錄的生字,相較于教師牽頭學,取得了更好的學習效果。當實踐隊員詢問其課文的核心內容時,他們卻難以回答,這使實踐隊員意識到固然應該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但必要的學習技巧卻是實實在在要對學生進行點撥的。針對這一問題,實踐隊員與小朋友們約定好在閱讀時要注意文章標題以對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字詞發音的正確性,更要連貫行文的思路。
在背誦小學四年級上冊《觀潮》一文時,有一位小朋友遇到了很大的障礙,總是不能完整的記憶其內容,實踐隊員隨即根據文章特點為小朋友講解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引導其通過聯想觀潮時的具體情形來記憶,通過不斷的嘗試與努力,這位小朋友的背誦較之前明顯更加順利。
“數”我最行,情境學計算
結合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薄弱的特點,實踐隊員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教授給小朋友們算術知識,將抽象的數字符號轉變為具體的實物數量,確保小朋友們在學會算術的同時可以理解學習數學的意義與價值。針對整十數與個位數的除法,實踐隊員借助數學教材中的“風箏廠的見聞”這一情境展開知識講授,并隨時找小朋友回答問題,提高大家上課的注意力,最終通過練習題來檢驗小朋友們的學習成果。小朋友們似乎對整十數與個位數的除法這部分的知識十分感興趣,迫不及待地問實踐隊員豎式應該如何寫,且都非常積極地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計算過程,整個學習過程十分熱烈愉快。
我是大“英”家,勇敢開口說
不同于語文和數學兩門學科,小朋友們對于外語知識的學習雖有更多的好奇心卻很難有勇氣開口大聲讀,面對這一現象,實踐隊員采取了互補協助的靈活教學方法,大家聚在一起,由高年級的學生輔助低年級的學生學習,低年級的學生接龍朗讀單詞,協同互助,彼此激勵,不一會兒小朋友們就完成了單詞的初步學習。
在小朋友們朗讀的過程中,實踐隊員及時對其口型和發音進行糾正,以為其未來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經過一遍遍的朗讀,小朋友們因對知識的了解越來越多而越來越自信,朗讀的聲音也越來越大了。
在此次實踐過程中,實踐隊員面對的是許多不同年級的小學生,這為暑期課后服務的開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采取恰當的時間安排和內容設置是十分必要的,更重要的是需要得到小朋友們的配合。實踐隊員懷著忐忑的心情開啟了本次暑期課后服務,意外的收獲了一群聰明又活潑的小朋友,同時也磨練了自身的專業能力,相信在接下來的暑期課后服務中,實踐隊員會以更飽滿的精神,將更加有趣且有意義的知識傳遞給小朋友們,寓教于樂,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為“雙減”的落實貢獻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