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實踐隊員來到鄭州當地街道中的個人餐飲門店進行走訪調查,對小型餐飲企業的店長進行訪問,此次訪問的多數小型餐館為百姓個體經營,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疫情期間餐飲個體戶的經營現狀。從餐飲類行業經營者口中了解到,疫情期間餐飲行業利潤暴跌,餐飲供應鏈受影響較大,主要體現在價格波動、采購渠道和物流配送效率等方面,業務少、人不足、要求高,三重疊加,導致訂單、客流、外賣量一落千丈,這很大程度上打擊了民營企業商戶的信心與動力。
當實踐隊員問到“在經歷疫情之后,您認為民營餐飲業該采取怎樣的實際行動去應對當下的困難環境?”餐飲業老板說道:“的確,這次疫情對我們餐飲業來說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打擊。”他們覺得作為平民百姓,首先要做的還是積極配合政府對我們餐飲業的要求,嚴格控制就餐人數,對員工進行健康管理,進店掃碼、佩戴口罩,我們要擰成一股繩來抗擊疫情。其次,作為行業主,我們要進行自救求生,進入求新創新階段,積極練好內功,調整產品和服務,來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

圖為團隊成員對餐館店長進行采訪。 大學校園網通訊員 陳勇康 攝
在對飯店店長進行訪問后,實踐團隊成員又注意到了一位餐廳的服務生,這是一位身材高大的青年,面對團隊成員的到來極度熱情,言辭落落大方,能看出來是一位對生活充滿樂觀向上態度的年輕人,在對其進行一系列交流后了解到,小伙子今年剛滿17歲,一個人來到鄭州并在這里打工生活,據采訪了解到,他初中的時候就沒有上學了,因為成績不好,對文化課提不起興趣,于是15歲的時候就出來謀生,希望能憑借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條康莊大道,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遇到了一位星級酒店的廚師長,在多次不懈登門請求后,拜他為師,開始了艱苦的學習之旅。
他跟我們回憶道:“在這兩年里,我跟隨著師傅學習廚藝,雖然過程充滿了痛苦與艱辛,但師傅交給我的是真東西,我愿意付出我的時間與精力,這不,趕上二零年的疫情,餐飲不好做了,生意不行,老板裁員,所以我沒法跟著師傅學習了,就來到這里當服務員,這工作最起碼也是我喜歡的餐飲業,跟我的專業沾邊,也能學到不少東西,我打算學習幾年后自己開店呢”團隊成員在與這位小伙子的交談過程中發現,年少輟學并沒有改變一位年輕學子對學習的向往,疫情的沖擊也沒有磨滅他對生活與未來的希望,在如此艱難的行業困難里,他仍然選擇潛心學習,就像他唱的生活像一把無情割刀改變了我們模樣,是的,即使生活改變了他的模樣,也未曾改變他年少時的理想,他依然向著理想奮進著,團隊成員真誠地祝愿他未來真的能夠擁有一家自己的餐廳,如愿完成15歲時的夢想。

圖為團隊成員對餐廳門店進行探訪。大學校園網通訊員 陳勇康 攝
疫情之下,餐飲行業處于水深火熱的艱難環境,一個個平凡的百姓向人們展示著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向人們展示著他們對奮斗新征程的決心,這正表明了中國在疫情之下與這場天災的斗爭決心,百姓的生活態度亦是我們整個民族的奮進態度,民心一致正是我們新時代踏上新征程的盛象。
疫情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作為疫情的受害者,大家每一個人都應響應國家號召,齊心協力,做好每個人每一件分內的事是抗擊困難強有力的厚盾,先有國再有家,放心安全的社會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發展的基礎與保障,實踐團隊深知小康路上實現共同富裕,每個群眾都不能掉隊,讓大家共同努力,守望相助,眾志成城,期待風雨過后,那一道道絢爛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