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刻感受云錦“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曼妙之美,加深當代青年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傳承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南京財經大學信息工程學院“一方土地,一縷記憶”實踐隊組織同學們來到南京云錦博物館進行參觀,感受云錦之美,進而全方位探索學習云錦及其相關歷史。
“一方土地,一縷記憶”實踐團隊前往南京云錦博物館就其從古至今的發展變化及當下發展現狀進行深入探訪。
活動伊始,團隊分為兩支小隊,一隊針對云錦的歷史發展和當今現狀進行走訪,另一隊與南京云錦博物館的手藝人以及工作人員進行探討。
實踐隊成員從材料使用、制作過程、花色紋路等方面對云錦有了全方位的深入認識,同時也了解到云錦與文化作品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出身云錦世家的曹雪芹正是受家族環境的熏陶才得以對《紅樓夢》中人物的服裝進行精美絕倫的細節描寫;幾年前大火的宮廷電視劇更是向觀眾們展示了作為云錦原材料之一的孔雀羽線是如此之珍貴。

圖為上下兩名織手運用大花樓木機織造云錦。通訊員 龍文雪 攝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手藝人。通訊員 韓鑫洋 攝
傳統手藝人也向同學們簡單介紹了云錦的制作過程,分為組裝、畫圖、刺繡等步驟。經過實踐隊員同手藝人的交流得知,大多數手藝人都是從小練起手藝,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積累與實踐,把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云錦織造者。
在被問及“學習云錦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的時候,他說到“因為制作過程很復雜,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具備耐心”,精妙的藝術品需要在時間中慢慢醞釀,但其實各行各業的頂級成果都逃不過時間的磨礪,為兼顧效率和數量,我們更需端正態度潛下心來做精一件事。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游客。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韓鑫洋 攝
與此同時,實踐成員積極與游客互動,在經得其同意后,該小組成員對其進行采訪,經過與多位游客的交流,實踐隊深挖當代人對于南京云錦的態度,以及對順應時代影響發生變化后的“云錦”工藝品的看法。其中一名游客恰逢也是一位刺繡手藝人,她表示對于我國非遺傳統文化的發展寄予了深深的期盼,平日也會購買一些非遺的周邊商品,并且希望看到更多更精彩的非遺文化能夠得以延續。當談到云錦文化的當今發展時,她表示“人們往往更注重實用性,而云錦的圖案確實精美,但圖案裝飾卻與當代審美存在嚴重脫節,需要更多地與時代接軌進行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變。”
這也是云錦逐漸淡出大眾視野的一個重要原因,即便如此,云錦的文化依然鏗鏘,云錦手藝人在積極求變,努力開拓創造性轉化。館方在一樓陳列的現代風格展品,如肩包、圍巾、禮裙等,都是對云錦文化的一種保護與傳承。從博物館工作人員那里了解到南京云錦早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圍巾,胸針,卡包等生活用品都有云錦的影子。此外也時常會有一些聯動活動。比如和蒙牛聯動了一款冰激凌,其上面的花紋提煉于孝端顯皇后服飾上的圖騰,這十分受大眾歡迎。
通過本次實踐探訪,同學們加深了自己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了解了云錦的發展歷史。領略了云錦織造過程中的精細,欣賞到了歷代留下的云錦的震撼作品,也感受到了如今云錦仍活躍在生活中,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這是一場浩大而意義非凡的任務,關于南京云錦的探尋到此告一段落,但是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探尋,還有很多地方要去往,很多事情要做。

圖為“一方土地,一縷記憶”團隊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韓鑫洋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