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計劃分為兩個調研小組,一個小組側重對當地的村部進行采訪,另一個小組則是深入當地居民進行訪談,從而探究在時代背景不斷變更的前提下,居民和村干部們對于小崗村的印象是否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以及其改變的方向如何。進而探究安徽鳳陽小崗村走的是怎樣的一條振興之路,并針對調研結果提出自己對于當地振興之路的看法。
在與當地居民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團隊成員了解到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包干精神之外,沈浩精神也是促進當地振興的重要動力之一。
沈浩書記在小崗村任職期間,兢兢業業走訪各地,熱心聽取群眾的意見,同時號召當地干部實地學習,總結其它地方的發展經驗,結合小崗村自身特點,走出一條適合小崗村發展的振興之路。
采訪過后我們查詢了小崗村發展的相關數據信息,數據表明,到2008年底,村民人均純收入已從2003年的2300元增長到6600元,由此可見,小崗村的面貌在沈浩書記的帶領下已經煥然一新。
沈浩精神,是順應中國偉大時代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生成的一種崇高精神。團隊在采訪的過程中也不斷更新著自己的認知,聽見越來越多的采訪者提起沈浩書記,我們的心中有一股暖流經過。為著崇高事業而奮斗終生的人,值得被我們銘記。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團隊成員發現的地鄉村在進行常規的核算檢測,由于參加核酸的居民較多,我們團隊成員自發去幫助當地進行核酸檢測。
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系列問題,小崗村的知名度自然是不必多說,但是當地的旅游相關產業的建設并沒有跟上所需的發展水平,這無疑會制約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除此之外,小崗村除了“改革開放第一村”這個稱號之外,并沒有當地的特色產業,這將大大減少當地旅游業對于游客的吸引力。因此可知,小崗村的振興之路依然長路漫漫,如何在保留自己文化特色的前提下發展出當地的特色產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