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何八駿、陳婉欣等人組成的調研小組針對調研任務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同時亦赴林寨鎮林寨古村及陽明鎮陽明博物館開展了相關田野調查。完成了2022年“送經典到基層·子曰詩云”暑期社會實踐活動、2022年“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等調研任務。
7月16日,調研組工作人員通過微信群下發了《關于普通話情況的問卷調查》,并就普通話普及情況及推廣措施于18日下午訪談了星星中學的宣傳主任,同時從問卷中抽取了四名學生進行訪談,對和平縣陽明鎮當地學生的普通話情況做出基本概括,收獲了大量關于普通話推廣工作的資料和經驗。
7月17日,調研組工作人員在校外指導老師的帶隊下來到了林寨鎮,尋找散落在河源古老村落里的文化瑰寶。滿池盛開的荷花外,當地的農民正頂著上午的烈日在稻田里插秧。調研組成員在景區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前往潁川舊家、謙光樓、司馬第進行實地調研。在謙光樓門口我們遇到了曾經的原住戶,并就文物保護與宣傳的主題對其進行了訪談。

(調研組到達林寨古村門口進行合影)
參觀結束后,我們來到了最開始的景區售票處,對景區的工作人員進行了訪談。工作人員從林寨古村的民俗文化、景區建設、紅色資源開發的角度進行了解釋,為調研組成員提供了大量的資料和幫助。

(調研組成員在售票處對工作人員進行訪談)
7月19日,調研組的工作人員針對星星中學的學生發布了《陽明文化及思政教育調查問卷》,針對本土衍生的陽明文化及其教育探尋做出調查,并于次日上午就陽明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話題與星星中學團委書記、道德與法治教師展開了相關的訪談,老師分享了其校思政課開展的大致情況,并對當前本土文化融入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難點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對調研主題做出了充分肯定。

(調研組成員與團委書記、道德與法治任課老師進行訪談對話)
此外,為了解陽明文化在和平縣當地的發展現狀,調研組成員跟隨“趣味推普日”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及教師于7月22日來到了東山嶺頂端的陽明博物館。調研組成員在參觀的同時與學生進行了交流,對學生現場的態度及看法做出判斷,并與館內工作人員進行了溝通交流,明晰了本館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走向和途徑。
通過為期14天的實地調研,結合了問卷調查、訪談、田野調查等多種調研方法,調研組成員對“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等主題的調研數據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更加全面客觀地剖析了和平縣經濟、文化、教育發展的特定現象和需求特征,并根據收集的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了分析與預測。
調研組在豐富華師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赤言隊實踐服務隊的服務成果基礎上,以更加開放踏實、普惠志愿的的心態投身于鄉村建設與振興中,為和平縣當地的教育、文化等方面發展貢獻青年力量,展現大學生的青春姿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