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起點,黃桃罐頭的“故鄉”
對于許多罐頭行業的業內人員來說,平邑縣的名氣遠遠比不上它下面的鄉鎮——地方鎮。為什么地方鎮知名度遠大于平邑縣呢?面對這個疑問,實踐隊隊員通過查閱資料后得知,這個小鎮面積只有140多平方千米,戶籍人口近9萬人,但是經過30余年的積累,這個小鎮擁有罐頭生產企業64家,年產各類罐頭70萬噸,年產值100余億元,全國的水果罐頭,超過三成是產自于這個小鎮。基于此等原因,實踐隊將本次實踐地點確定為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地方鎮。
沿街感悟“罐頭”鄉情
1月24日上午,“筑夢鄉村熠青春”實踐隊到達平邑縣地方鎮,隊員漫步在地方鎮街道上,隨機對路邊的地方鎮村民進行采訪。“從小到大在這里生活了十幾年,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家鄉的黃桃罐頭,可能主要是因為家里人在罐頭廠做工的緣故吧,我小時候經常可以吃到水果罐頭。還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每天最快樂的時間,就是在放學路上,邊和幾個小伙伴分享著黃桃罐頭邊蹦蹦跳跳地回家,那掛在嘴角上甘甜的汁水,我現在都難以忘懷。”一名年底返鄉青年說罷,實踐隊隊員隱隱之間仿佛看見她伸出舌頭在嘴角隱秘地舔舐了一下,但定眼看去,卻只見那枚淺藍的口罩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白光。當實踐隊隊員問及對家鄉黃桃罐頭的情感時,一名回鄉大學生表示,在外出求學時,心里對家鄉的思念便寄托在父母郵寄的一瓶瓶罐頭中。
深入村鄰,探尋“罐頭記憶”
據當地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地方鎮從前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并不是國內罐頭產業的發源地,但他們卻實現了后來居上的壯舉。那么,地方鎮的罐頭產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帶著這個疑問,實踐隊隊員一路前行,準備深入鄉村,探尋“地方罐頭”的“前世今生”。
如果說地方鎮是平邑罐頭的生產中心,那么義興莊就是地方鎮罐頭的起源中心。一位村民告訴實踐隊隊員,從20世紀80年代起,這里有一批村民就踏上了罐頭生產的創業探索之路。在他的帶領下,實踐隊隊員找到了當地最早一批投入罐頭生產的村民,并在他們的娓娓道來之中,隨之踏入“地方罐頭”的致富夢之旅。
“俺當時也沒有文化,當時也就做一些小買賣,靠趕集的時候賣一些小玩意小百貨啥的掙錢,反正啥掙錢俺就賣啥,一天最好的時候能掙個十來塊錢,這在農村還算不賴,至少養家糊口是夠了,但是要想過得更好,特別是俺家還想再蓋個新房子給俺家那小孩娶個媳婦過門,這鐵定是不夠。”看著他憨厚的面容,實踐隊隊員心里有了些預想,但也接著聽了下去。在他的講述下,實踐隊隊員了解到當時莊里已經有人在家里開起了罐頭加工的小作坊,并獲得了不小的收益,他看到別人做罐頭嘗到甜頭,能賺錢致富。1989年初的時候,他就搭建好小作坊,置辦好加工器具,做出第一批產品,但銷路一直是一個問題。在幾經碰壁,罐頭積壓的情況下,他在批發市場偶遇貴人——一個南方的罐頭商,完成了第一筆交易,有了初始資金之后,他憑借著自己優質的罐頭和良好信譽,一步一步踏上了自己的罐頭致富之路。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一天忙碌而充實的實踐活動,讓實踐隊隊員意識到,當地罐頭產業特別是黃桃罐頭產業的繁榮發展為平邑縣周圍鄉鎮的鄉村振興事業所帶來的巨大推力。希望在實踐隊的宣傳以及努力下,更多的青年學子能在相關方面為鄉村振興事業盡一份綿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