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農戶生活,進行實地調研
團隊進行實地調研,到達壽光蔬菜小鎮丹河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與當地人員進行對接。團隊了解到改革開放以來,壽光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把握機遇,立足市情,按照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要求培育壯大蔬菜產業。
圖為實踐隊員在與當地人員進行交談 青年網通訊員 邱明霞 攝
團隊實踐隊員參觀當地的示范大棚親身感受大棚種植的情況,在當地工作人員的帶領與講解下了解到近幾年壽光市蔬菜培養基地站在時代的節點上,把握住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機遇、立足于綠色農業發展的號召,農戶的科學創新思維得到提高、現代化自動化機械應用于有機綠色蔬菜培養,綠色農業發展與現代化科技有機結合,助力綠色農業產業的發展。
推動農業綠色化有機發展,踐行有機肥替代化肥施用
綠色發展號召在即,有機無公害的綠色蔬菜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絕大多數農戶的選擇。團隊調研地山東省壽光市土地鹽堿度較高,為解決土地鹽堿化問題,壽光市政府主要從大量施用有機肥從而提高土壤肥力和推行水肥一體化、提高化肥利用率兩個方面,進行肥料施用改革。
壽光市積極全面推行適量并逐步提升施用成品有機肥,嚴格限制把控果樹種植農藥化的相關政策規定,并取得較為理想成效,為當地農業發展打開了一個新的思路。相對于化肥施用所帶來的土地板結、酸化等問題,以及施用農藥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一定程度上損害蔬菜的天然程度,施用有機肥所帶來的增強土壤肥力、綠色環保等優點更符合農戶綠色有機產業發展的趨勢。同時實踐隊聯系到壽光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專家,由專家為實踐隊員講解壽光政府對推進綠色低碳農業發展所采取的系列措施以及壽光綠色低碳農業發展成果,如推進化肥包裝袋、棚膜地膜等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回收工作,大力推廣使用成品有機肥、新品種水溶肥等。團隊更加深入地認識到壽光市綠色低碳農業轉型現狀,對壽光市綠色低碳農業的轉型有著重要意義。
增強科學創新意識 了解現代化培養技術
壽光市三元朱村是全國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祥地,多年來三元朱村廣大干部群眾緊跟農業科技的前沿,博采各種最新技術成果,不斷提高蔬菜大棚技術水平。建設了農業高科技示范園,采用智能溫濕度控制系統,電子屏幕實時顯示大棚內數據,對大棚內蔬菜生長環境的掌控更加精確。
圖為在蔬菜大棚中相關人員介紹。 青年網通訊員 魏溪 攝
除此之外,還使用智能化機械化設備來完成農業操作,比如使用按鈕即可啟動機械完成開閉通風、增溫等工作,以達到對蔬菜生長環境的精準把控,為綠色蔬菜的生長提供一個良好舒適的環境。另外,為滿足農業生產新技術推廣的需要,政府通過蔬菜小鎮間接地為農戶們提供新思路、新技術,保障綠色新技術的推廣運用,推動實現農業機械化生產。
分析當今現狀,展望美好未來
團隊了解到鄉村振興戰略下現代農業的發展在帶來高效的勞動生產率和豐厚的物質產品的同時,也造成了生態危機、環境污染加劇等問題,因此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是現今發展趨勢。除此之外,綠色農業發展方面也存在技術、經費、普及度等方面的問題和阻礙,這些問題也是當今綠色農業發展方面應該加以重視和著力解決的重點問題。
關注現代化綠色農業發展現狀,積極謀求可持續發展對策,促進綠色農業的發展是現今政策指導下的積極作為。綠色農業的持續發展是經濟發展與環境的協調、現代機械與傳統精細農業的有機結合,形成生態與經濟方面兩個良性循環,團隊實踐過程中了解到在綠色農業的發展過程中還應提高農戶的科學創新意識、緊跟時代潮流,了解政策大背景下的發展反方向,促進農業綠色轉型,最終實現經濟、生態與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