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聲覓道,體悟傳統”實踐隊走進中國繪畫
中國繪畫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為了感受中華畫作的風骨,增強對繪畫藝術的了解,2023年1月27日,曲阜師范大學“循聲覓道,體悟傳統”實踐隊成員們來到山東泰安新泰市,參觀了東岳美術館 ,進一步體會繪畫之美。
線上討論·明確具體目標
為了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循聲覓道,體悟傳統”實踐隊隊長曾玉凡召開會議,向隊員們講解了活動具體流程,經過全體隊員的認真討論,明確了成員的分工合作,并提前爭得當地美術館的許可,以便參觀采訪。
實地參觀·體會書畫魅力
首先,講解員向我們介紹了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中國繪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巖畫,原始繪畫技巧雖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對動物、植物等動靜形態已能抓注主要特征;秦漢時期畫風往往氣魄宏大,筆勢流動,既有粗獷豪放,又有細密瑰麗,內容豐富博雜,形式多姿多彩;隋唐時國家統一,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比較繁榮,對外交流活躍,給繪畫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民族風格日益成熟,山水畫、花鳥畫己工整富麗,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元、明、清時,文人畫獲得了突出的發展。文人畫強調抒發主觀情緒,不趨附大眾審美要求,借繪畫以示高雅,表現閑情逸趣,強調人品畫品的統一,并且注重將筆墨情趣與詩、書、印有機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繪畫樣式……
接著,講解員又帶領實踐隊成員參觀了館內許多優秀作品,參觀的過程中,大家了解了不同畫家們畫畫的風格,了解了他們作品的特點和風格。東岳美術館內吳悅石、侯玉華等名家的作品給隊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畫作技藝精湛,意境深遠,使人久久難以忘懷。
總結分析·感悟歷史文脈
一方面,美術館內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麗人嘆為觀止:從刀耕火種的農業社會到快捷便利的信息時代,人們以筆為介,從厚重的竹筒到輕巧的紙張,從飄逸的毛筆到有力的鋼筆,從清麗的小篆到俊逸的正楷,點滴記錄積累著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
而另一方面,中華繪畫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當今也面臨著諸多問題。通過搜集資料,大家發現許多中國畫家要么仍然重復著古人的技法,要么在傳統技法基礎上進行著局部變化,要么就是在形式上追求所謂的“中西結合”。保守自封不可取,全盤西化也不可取,中國畫的發展有著自身的規律,應當在傳承中得到發展。
通過本次實踐,實踐隊成員們積累了經驗,更加領會了中華繪畫文化的魅力,同時增長了專業知識,開闊了視野。山遙水遠遺墨間,行筆走墨書流年。一副副優秀的作品令人領略到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山川自然的磅礴雋秀,更增強了大家的文化自信,使人受益匪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