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與旅游學院:海味經濟再發展,漁村發展展新貌
中國青年網日照1月15日電(通訊員田慶文)穩住農業基盤,做好三農工作。而三農工作中重中之重則是農民問題,關注三農問題,不僅要內地的農村發展,還要關注沿海農村發展問題。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情系三農”社會實踐隊在1月13日前往日照市任家臺村進行漁村發展的調研。實踐隊員通過與當地村民交流溝通以及自身實踐,切實體驗到新漁村的發展。旅游產業,經濟支柱
任家臺村,位于沿海地區,擁有碼頭,新興發展旅游業,走進村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房屋,每一排的房屋都緊密相連,并且村內少有二層,大多數都保持著低層平房的狀態。在與村民們的交談中得知,這是政府區劃統一規定的結果,也是為了保持原生態漁村,吸引游客的一大賣點。任家臺的旅游旺季是在五月到九月份。任家臺漁村的村民們家家戶戶都積極投身于旅游產業,他們將自家的庭院改成民宿、餐廳等的經營場所,一年內平均每戶民宿能得到十幾萬的收入。實踐隊隨機采訪了一名家庭民宿的村民“村委會也有號召過我們建設旅游民宿,也會有示范戶講解,還會有微信群來交流這些東西。主要的從事人員也得是中青年吧,老年人也不會弄網上的東西。”不僅僅是線下,這些家庭民宿也能夠在一些訂購食宿的網站上訂到。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家庭民宿的主人。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田慶文 供圖
在走訪過程中,村民們表示,普通的村民改造的自家民宿就可以居住八九人左右,平均每個房間三四平米。“之前還有二層,上層還能住六個人,但是現在村里要求拆了,也就底下能住人。”這是走訪的一位伯伯所談,“二層”則是指村民們自建的二層房屋,通常都是違規自主搭建。關于游客們的吃的飯菜,大多數都是村民們自己動手制作的家庭飯菜,只會有發展比較好的或者是比較大的民宿才會在旅游旺季忙不過來的時候請廚師,而游客們的選擇也比較廣,他們可以選擇是否在所居住的民宿就餐也可以選擇帶海鮮材料要求民宿加工。針對于游客也可以進行分類,一部分是游玩時間較短家庭組團的游客,他們一般會選擇村民自建的民宿。另一部分則是游玩時間較長的單人的游客或者是藝術家,他們會選擇直接租賃旅游旺季這一階段的整個民宿,或者是是選擇沿海的較為正規的民宿。游客們可以進行趕海或者是出海活動,出海的游輪都是旅游公司主辦的,不允許游客跟隨村民自己的私人漁船進行出海。在碼頭上還建有專門為游客開放的海鮮市場,海鮮夜市等的經濟活動場所。
海水養殖,淡季輸出
除了旅游業,海水養殖業也是該漁村的重要經濟支柱。據了解,該村承包海水一畝五塊,養殖戶大多以承包千畝起步,主要養殖扇貝,海虹等貝殼類的生物,并且為一年一收獲。每年的旅游淡季就是到了漁民們收獲這些海洋養殖生物的季節。實踐隊調研時正巧趕上了扇貝的豐收,能夠看到,漁船將養殖的扇貝從深海運到碼頭,再用吊車將漁船上的扇貝運到卡車上,這些吊車和卡車以及漁船都是漁民自己的私人所有物,卡車裝卸完后由商販自主來碼頭進行收購。

圖為實踐隊員與豐收的漁民交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田慶文 供圖
碼頭管理人員面對實踐隊員采訪說:“水產養殖的一般都是旅游淡季豐收,因為這幾個月份比較肥美,但是也會有少部分為了迎合游客,選擇在旅游旺季售賣一小部分。”當地海水養殖是在比較遠離岸邊的海洋地區,需要在海底打下樁子,將一個個海產籠子放于深海。大部分的養殖戶還需要有吊車,卡車以及漁船等的配套設施,這使得海水養殖的成本比較高。比如說標志海產位置的浮漂,由于生產的人少,前幾年甚至賣到了幾百塊錢一個的地步。
出海捕魚,傳承產業
還有少數漁民仍然從事出海捕魚的工作。“每次出海最少出海20天,每次出海前都要帶好需要的一些物品啥的,因為不能夠中途返回,”面對實踐隊員對于收益和銷售方式的提問時捕魚的村民回答,“有時候運氣好能夠打上那種很大的很珍貴的海產,比如說是那種幾十厘米長的黃花魚,能價值十幾萬就在海里面賣了,那些比較普通的海產就拿來岸上賣,那有時候運氣不好,可能到了該返航的時候也打不到什么很好的東西。”不僅如此,出海是十分危險的,特別是要在海上漂浮很長的一段時間,對人的考驗非常大,盡管成本很低,但是村民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仍然從事著出海捕魚這一職業。
這次實踐隊關于漁村的調研,展現了漁村發展的新風貌。在未來,漁村乃至各類的鄉村將更會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資源,探索出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各層次的海味經濟相互結合,漁村發展展現出新的面貌。各層次的發展助力振興,共譜華章。

圖為實踐隊員與任家臺村書記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田慶文 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