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實踐隊員來到濱州市惠民縣田單村進行實地調研,工作人員李德熱情地接待了實踐隊員。實踐隊員就村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育開展情況以及農戶實際學習情況等方面與工作人員進行交流。李先生告訴實踐隊員,田單村近年來著力打造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通過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特色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近兩年,陸續有四五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加入村里的合作社,他們頭腦靈活,善于學習,是名副其實的“新農人”。他們都能積極主動地接受現代化技術和知識,將新技術與村莊實際相結合,創新種植品種與技術,提高作物單產,還利用新媒體等技術,擴寬銷售渠道,帶領村民致富,是村中新型職業農民的典型代表。
圖為實踐隊員拍攝的田單村現代化耕作下的田地。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于佳卉 供圖隨后,實踐隊員又走訪了多家農戶,通過調查問卷、實際訪談等形式,進一步了解了農戶對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課程的需求。農戶趙立廣是從事農業種植的“新力量”,他向實踐隊員介紹:“之前在外工作時,每年都會返鄉幫父親打理農活,對土地和莊稼有濃厚的興趣,前兩年得知家鄉建立合作社,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回來,現在通過系統的培訓和學習,覺得新農民這份工作很適合自己。”從問卷結果中實踐隊員認識到,由于農戶年齡和受教育水平不同,農戶對于課程內容的需求不同。目前培訓課程多采用聘請專家教授的形式,只有理論知識,缺乏實際生產技術技能的講解演示,農戶不能將理論知識應用實踐。這將是后續實踐隊研究的重點。

圖為實踐隊員和田單村村委會工作人員交流。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于佳卉 供圖
惠民縣是農業大縣,想要實現農業產業振興,培養農業人才是關鍵要素。實踐隊員了解到惠民縣田單村新型職業農民人數較少,大部分農民為維持生機選擇外出打工,他們甚至不知道鄉村具有新型職業農民這一職業。因此田單村應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扶持和宣傳力度,讓更多的農民了解新農民,并對這一職業產生興趣。實踐隊員在與工作人員李先生的交談中也提出,田單村可以加強與農林類院校的合作,為院校學生提供實踐基地,從而為村中的農業發展吸引人才。
村委會工作人員李先生向實踐隊員們講述鄉村振興的背景下田單村農業發展故事。培養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是一個長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田單村積極引進各種先進技術,創立高標準規劃建設高效農業孵化器項目,先后投入1500萬元建設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60余個,最新的“水肥一體機”實現了無人值守自動化運行,農戶在家可以隨時查看大棚里的溫度、濕度等數據,還可以利用手機進行施肥、灌溉等操作,大大解放了生產力;同時明確田單村農民的實際需求,從農作物種植、管理,收獲等方面出發,建立農作物平衡施肥技術、種植管理技術等,提高農機的使用效率。田單村將繼續用科技助力農業發展,不斷吸納人才,培育惠民縣的“新農民”、“新農業”。

圖為“隱入塵煙”小隊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于佳卉 供圖
隨著新農村的建設和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業社會逐漸擺脫弱勢地位,職業農民必然走的是職業化道路,其內涵也會隨著時代不斷豐富。而新型職業農民也一定會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日后成長為更加強大的獨立個體,進而不斷解決農村衰落的短板。在接下來的實踐工作中,實踐隊伍成員們會進一步明確實踐方向,通過更多的走訪調研探索出一條新型職業農民的特色培育路徑,為鄉村建設貢獻力量,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培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