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光支教隊的主題興趣課紀實
為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引導其建立多元化的觀察與思考模式,8月5日,西部夢想?yún)f(xié)會蜀光支教隊精心策劃并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系列興趣課程。課堂巧妙融合了科學手工、素描繪畫與音樂欣賞,帶領孩子們在沉浸式體驗中,開啟了一場關于“多維視角”的探索之旅。
手塑山河,建立結構視角
課程由一堂生動的地球科學手工課拉開序幕。在手工課老師劉冰的引導下,孩子們利用五彩橡皮泥,親手構建地球的圈層剖面模型并剖開觀察內部結構。這一過程不僅是知識的內化,更是結構性思維的建立,引導孩子們學習由內而外地理解復雜事物。

劉冰講解地質模型 周立群攝
筆繪光影,培養(yǎng)觀察視角
隨后的素描課將視角從解構轉向重塑。課堂上,楊舒倩老師利用球體與立方體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光線在物體上留下的明暗變化。通過反復描摹,孩子們不僅學習了基礎的光影與線條技巧,更核心的是掌握了觀察的方法。他們逐漸領悟到,觀察位置的改變能讓立方體呈現(xiàn)迥異的面貌,光線的強弱可賦予球體不同的立體感。

楊舒倩講解素描要點 劉冰攝
耳聽心聲,開啟共情視角
最后的音樂課上,耿可欣老師將探索維度從視覺轉向了聽覺與情感。教室內,動畫電影《哪吒2》的音樂選段緩緩流淌。面對同一段旋律,孩子們給出了豐富多樣的情感解讀。在分享與傾聽中,學生們潛移默化地理解到,對于同一事物,不同個體可以產(chǎn)生迥異的感受,而每一種解讀都蘊含其獨特的價值。

耿可欣介紹哪吒電影 劉冰攝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從有形的地球模型,到無形的情感共鳴,蜀光支教隊用三堂課,將“多角度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巧妙融入藝術體驗。孩子們不僅收獲了知識與快樂,更重要的是,開始學習用一雙更開闊、更包容的眼睛去理解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