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結著中華民族綿延發展的基因和密碼。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中指出,文化建設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蘇州香山位于太湖之濱,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作為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孕育了無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蘇州香山幫建筑營造技藝早在2006年便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筑營造技藝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昔日的香山幫名聞天下,不論是主持修建故宮三大殿的“蒯魯班”蒯祥,還是“中國蘇派建筑寶典”《營造法原》的作者姚承祖,香山幫建筑營造技藝名噪一時。.靈巧堅固的斗拱、榫卯等建筑結構撐起了古代傳統建筑的半邊天。而今日的香山幫后繼無人,低效的手工打磨,漫長的學習周期,衰落的木制建筑……無一不將曾經的香山幫匠人拉下聚光燈,如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香山匠影,數字留痕”社會實踐團隊做出了他們的嘗試。
走進歷史,感受匠心
團隊成員在七月盛夏匯集蘇州,深入走進多個香山幫傳統建筑中,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實地參觀和學習。經過預先的學習考察,成員在參觀承香堂、暢園、鶴園等蘇州園林時著重注意屋檐戧角、花漏雕窗的精雕細琢,捕捉到許多原本容易被游客遺漏的匠心。在深入探訪記錄后,成員們深切感受到跨越歷史的文化厚重感,體會到了每一個榫卯背后蘊藏的香山幫匠人的心血。如習主席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如何讓這些藏于傳統建筑背后的匠人智慧“會說話”,是我們所要探索與追尋的目標。
記錄營造技藝,體悟匠人智慧
傳承千年的建筑技藝,僅遠觀不能體悟分毫。團隊成員在參觀完一系列傳統香山幫建筑后,到訪香山幫傳統建筑營造技藝實操演示和數智教學傳習地,將宏偉的傳統建筑層層“解剖”,窗花如何雕鏤、斗拱如何搭建、榫卯如何拆解、磚雕如何塑造……團隊成員仔細聆聽講解,親身動手實踐,了解到了香山幫建筑的建造方法。同時,為了后期數字化建模,團隊成員用相機將展柜中復雜多樣的木質結構盡數留存。這一系列的學習與實操,不僅加深了團隊成員對香山幫傳統營造技藝的掌握,更為后期的宣傳、數字建模等工作奠定基礎。

采訪香山匠人,探討時代課題
“香山匠影,數字留痕”團隊有幸邀請到香山幫建筑營造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薛林根先生和蘇州吳中區傳承人朱留鑫先生,深入了解到了兩位老匠人的非遺傳習故事,原先只在人物簡介上的冰冷的文字如今變為生動的講述,我們從兩位師傅的口中認識到香山幫傳統技藝的傳承并未紙上談兵,而是一代代人切實耕耘,十幾年如一日的刻苦打磨技藝得來的。正只有如習主席口中的“守正創新”,將傳統的傳承下來,才能更好的創新,保證文化既不走樣,更有新樣。傳統文化的接力棒,仍需我們一代一代人接續傳遞下去。
“香山匠影,數字留痕”團隊在深入實地調查探訪記錄的同時,將自身的所學所想轉化為實際行動,做出了一系列實踐成果。
1.公眾號宣傳:團隊運營公眾號“匠影留痕實踐團”實時將實踐過程與成果進行發布,經過成員的協調配合,目前共發布了三篇推送,內容涉及團隊介紹、實踐過程、數字成果等,總閱讀量達到1000+,點贊量達到100+。內容一經發布,便獲得廣泛的好評與支持,有效的向人們科普香山幫建筑營造技藝,展示了團隊的實踐成果,在后期我們會發出更多推送,成為公眾了解香山幫建筑營造技藝的重要渠道,實現非遺文化的傳播。


2.返?破眨簣F隊成員聯系了蘇州當地的一所中學“蘇州高新區第二中學”,精心策劃并實施了一節有趣的香山幫營造技藝科普課。通過與學生們的積極互動、視頻講解、趣味問答等形式,將香山幫建筑營造技藝生動的展示給初中的同學們,有效增強了他們作為蘇州學生的文化自信力,收獲了學生與老師的廣泛好評。

3.常用木結構數字化數據庫:此次社會實踐的一大亮點,就是將香山幫建筑營造技藝中運用的木結構進行拍攝留存,通過建模的方式形成木結構數據庫。負責建模的同學利用二十多天的時間,復刻了許多傳統木結構,經過反復的修改與打磨,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香山幫常用木結構數據庫。僅僅是一個斗拱組的數字化模型,就建模了檐柱、闌額、枦斗等大小部件共22種,使用近80個部件,經過上百次拼接才形成完整的斗拱模型。每一個數字化模型的背后,都是團隊成員對于香山幫非遺傳承的創新化嘗試。
4.紀錄片制作:“香山匠影,數字留痕”團隊在實地探訪過程中,記錄了大量的建筑、文化、采訪素材,制作了一部香山幫傳統技藝紀錄片,詳細展示香山幫建筑營造技藝的發展歷史,木結構的營造過程以及香山幫匠人們的親身經歷。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將香山幫傳統建筑營造技藝更全面的展示給公眾。

5.多平臺投稿:我們總結了實踐過程中的經驗體會,結合生動的圖片與視頻素材,撰寫了多篇圖文并茂的報道,投稿在小紅書、抖音、B站等多個平臺。內容涵蓋了實踐團隊介紹、團隊準備、活動過程、實踐成果等,力求真實全面的展示我們團隊的實踐經歷,同時向更多的人科普香山幫傳統營造技藝。在未來,我們會向更多網站投稿,爭取從更廣闊的平臺上展示自身的實踐成果。
此次“香山匠影,數字留痕”團隊的社會實踐,是我輩青年探索傳統文化新出路的有效嘗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過實地探訪非遺建筑,親身體驗匠人發明智慧,努力打造數字化創新傳承路徑,我們不僅是傳統文化的見證者、體會者,更是努力保證文化不變色,實現創新的傳承者。在未來,希望更多青年們投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建設中來。在新時代,牢牢抓緊文化傳承的接力棒,將先人的智慧結晶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