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作為藍色食物的重要孕育地,在人類食物供給體系中占據關鍵地位。煙臺坐擁黃渤兩海之利,海洋資源得天獨厚,藍色食物產業在其經濟版圖中占據特殊地位。依托豐富的海洋物產與深厚的飲食底蘊,煙臺藍色食物產業呈現出蓬勃生機。2025 年8月12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耕海牧漁實踐隊走進煙臺,深入調研藍色食物消費市場,探尋其發展活力與升級路徑。
濱岸品鮮享美味,游客盛贊海味香
煙臺的碧海藍天與鮮活海產,共同構筑起獨特的美食旅游名片。實踐隊員來到了煙臺市海昌漁人碼頭第二海水浴場進行實地調研,在濱海景區與游客交流時,來自陜西西安的游客張女士笑意盈盈地告訴實踐隊員:“早聽說煙臺海鮮色香味美,這次專程來嘗嘗,海參鮑魚鮮美,大排檔的海鮮燒烤更是風味獨特,果然沒讓人失望!”許多游客表示,煙臺藍色食物的鮮醇口感與地域特色,已成為旅行中最難忘的味覺記憶,為城市旅游增添了濃厚的煙火氣。
市集探鮮觀百態,產業發展待破局
當前,煙臺藍色食物消費市場活力涌動,本地居民日常飲食中海產品常見,游客嘗鮮需求也帶動了消費增長,但市場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實踐隊員來到了煙臺市萊山海鮮市場進行實踐調研發現:價格亂象頻發,部分商家利用信息差隨意定價,尤其針對游客的場所價格虛高;品質保障不足,海產品新鮮度與安全性把控存在漏洞,影響消費信任;消費體驗有短板,市場配套服務與場景打造欠缺,限制了消費潛力的釋放。這些問題既關乎消費者權益,也影響著煙臺藍色食物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多方協同解決,方能釋放煙臺藍色食物產業發展勢能。
店鋪守鮮承海韻,藍食商戶守鮮忙
海洋饋贈的藍色食物,是煙臺餐飲版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海鮮店則是連接海洋物產與消費者味蕾的重要紐帶。在煙臺,大小海鮮店星羅棋布,店主們憑借對海產的熟悉與對品質的堅守,讓“煙臺鮮”的招牌愈發響亮。實踐隊員來到了一家經營三十多年的老店,談及經營,店主張先生直言:“守著這片海,就得把海鮮侍弄好,每天漁港直供的貨,掐著時辰收,差一分新鮮都不要。”為讓食客盡興,張先生還在店里開辟了小加工區:“客人挑了活鮮,現做現吃才對味,這才是煙臺的‘鮮氣’。”這家小店是眾多海鮮店的縮影,這份對海產的珍視、對食客的熱忱,靜靜暈染著城市的飲食韻味。
為進一步了解海鮮消費中食材分量與食客需求的匹配情況,實踐隊員在張先生的指引下進行稱重。電子秤的顯示屏亮起,數字在短暫跳動后趨于穩定,張先生在一旁指點:“四人份的餐食,梭子蟹選三只便足夠,每只重量控制在三百克上下,肉質才夠緊實。”對于張先生及其他商鋪老板而言,稱量的不僅是食材的重量,更是對食客口味的精準把握,對一餐一飯的鄭重對待。
此次調研讓實踐隊員深切感受到,煙臺藍色食物消費市場的活力源自海洋的饋贈,更離不開產業的用心培育。隨著消費環境持續優化、服務體驗不斷升級,這抹 “海洋藍” 必將更加耀眼,為煙臺海洋經濟與民生幸福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通訊員:王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