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雅安市雨城區文旅系統領導與實踐隊成員開展座談會
7月11日上午,實踐隊首站前往雅安市雨城區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和旅游局,與雨城區文廣經濟局分管文化的副局長馬駿、非遺中心代表,及北航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黨政辦公室主任孫振西、藝術鄉建中心負責人王可等開展座談。馬駿副局長從地理、生態、文化、區位、文旅格局五個維度介紹雨城區情況,重點提及南路邊茶、大熊貓棲息地兩大世界非遺,以及“五張牌”文旅發展規劃,同時坦誠分析營銷爆點缺失、城鄉二元結構突出等困境;孫振西主任則介紹北航學科優勢與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藝術+科技”的實踐成果,雙方初步達成建立藝術鄉建基地、聯合推進非遺升級等合作意向。

圖:李朝貴老師為實踐隊成員介紹藏茶

圖:實踐隊成員與藏茶廠工作人員合影
7月11日上午第二站,實踐隊來到雅安藏茶廠,在董事長李朝貴的講解下展開調研。隊員們系統了解了雅安藏茶的歷史脈絡,從唐代文成公主攜茶入藏,到近現代茶號合營、四川省雅安茶廠的成立;深入學習藏茶“和茶、順茶、調茶、團茶、陳茶”五大核心工藝及32道工序,見證傳統工藝與現代自動化發酵設備、檢測技術的融合;參觀中國藏茶博物館與“藏茶世界”國家AAA級景區,感受藏茶作為“民族團結紐帶”的文化價值,以及茶廠在公益捐贈、市場拓展方面的成果。

圖:實踐隊成員與廉學洺老師進行交流

圖:村民油畫作品

圖:葉宗明老師為成員介紹藝術作品

圖:藏茶雕塑
7月11日下午第一站,實踐隊走進草壩鎮塘壩村開展田野調研。通過走訪“厚山房”“秋明山莊”及村內藝術民宿集群,隊員們與藝術家廉學洺、葉宗明深入交流,了解二人如何將村內老木梁、茶園枯枝等閑置資源轉化為藝術裝置,以藏茶膏繪畫、工筆畫還原茶馬古道文化;重點考察“藝術家引導+村民參與”的共創模式,包括廉學洺開設的免費油畫班、葉宗明的木板畫課程,以及這些活動如何帶動400余名村民參與創作,形成“藝術創作+民宿承載+研學賦能”的鄉村振興模式。

圖:陳升煥老師為大家介紹周公山竹編

圖:竹編藝人正在進行編織

圖:竹編作品
7月11日下午第二站,實踐隊前往周公山竹編工坊,與市級非遺傳承人陳升煥交流調研。隊員們學習周公山竹編的歷史與工藝,從砍竹、破篾(刮青)、修篾、染篾到編織、整形,深入了解100余道手工環節;詳細了解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即公司承接訂單、合作社提供原料與技術指導、農戶居家生產,該模式已帶動6000余人次培訓,產品遠銷國內外,2023年還接到80萬元大額訂單,同時也見證了政策扶持下非遺工坊的建設與發展。

圖:“十里芳菲·野玫瑰村”外景

圖:實踐隊成員認真聆聽“十里芳菲·野玫瑰村”員工的講解
7月11日下午第三站,實踐隊探訪“十里芳菲・野玫瑰村”。隊員們考察其地理位置優勢(距雅安高鐵站35分鐘車程)與設施特點,包括花莖式布局的建筑、源自“西蜀第一湯”的42個溫泉湯池(出口水溫85℃以上,含16種礦物質)、92間多樣客房;聆聽講解員介紹其自然探索(森林徒步、溯溪)、文化體驗(植物拓染、非遺市集)、美食享受(花畑餐廳)等活動,了解其針對親子家庭、情侶、品質生活追求者等不同人群的服務定位,及“生態+文旅”融合的創新發展理念。

圖:熊貓硯半成品

圖:漢白玉文創石雕

圖:李大剛老師向大家介紹穆坪硯

圖:李大剛老師與實踐隊成員合影
7月12日上午,實踐隊聚焦“小眾”非遺,前往寶興縣穆坪硯制作技藝傳承基地,與縣級傳承人李大剛交流調研。隊員們近距離觀察外郎石的獨特質地與色彩,了解穆坪硯的歷史與“隨形就勢”的制作工藝;聽取李大剛介紹穆坪硯當前面臨的人才短缺、工業化沖擊、市場萎縮等困境,以及其通過開發熊貓硯、故宮系列文創,推進“非遺文化研學服務體”建設,為非遺尋找現代出路的探索。

圖:實踐隊成員在博物館進行參觀
7月13日上午第一站,實踐隊走進雅安市博物館。在展館內,隊員們參觀漢代圓雕石獸(全國現存20具,雅安占13具)、東漢“天下第一吻”石棺、記載南方絲綢之路走向的《何君閣道碑》拓片等珍貴文物;在茶馬古道展廳,通過身負260斤茶包的背夫銅像、銘刻了“八大茶號”歷史的藏茶磚墻,感受茶馬古道的艱辛;同時關注到館內參觀人流稀疏、文創開發不足等問題,初步思考數字技術賦能與精準宣傳的解決方案。

圖:實踐隊成員與共和國一號工程合影
7月13日上午第二站,實踐隊前往中國・雅安318自駕大本營——共和國一號工程紅色基地調研。在318公路文化體驗館,隊員們了解了全長5476公里,被譽為“中國最美人文景觀大道”的318國道概況與川藏公路的修建歷史——1950年動工,10多萬軍民以鋼釬、鐵鍬等工具,翻越14座高山、跨越10余條大河,3000多名烈士長眠于此;通過銹跡斑斑的修路工具與展墻數據,深刻感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以及該精神在新時代的傳承。
此次調研覆蓋政府、企業、鄉村、非遺工坊、博物館、紅色基地等多元場景,讓實踐隊全面掌握雅安文旅與非遺發展現狀。未來,團隊將結合北航“藝術+數智”優勢,為雅安非遺設計年輕化文創、探索數智化傳播路徑,推動校地合作落地,助力當地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
此次調研覆蓋政府、企業、鄉村、非遺工坊、博物館、紅色基地等多元場景,讓實踐隊全面掌握雅安文旅與非遺發展現狀。未來,團隊將結合北航“藝術+數智”優勢,為雅安非遺設計年輕化文創、探索數智化傳播路徑,推動校地合作落地,助力當地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