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變廢為寶”實踐隊的隊員們來到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開展調查活動。社區是加強小區和居民們基層建設和治理的搖籃,是居民們具有歸屬感和認同感的港灣,社區建設離不開居民們的支持和幫助。面對垃圾分類,社區做出的規劃離不開居民們的贊同和實施。實踐隊員們通過發放問卷、實地觀察等方式,對社區居民進行了深入調研。據了解,在調查過程中,大部分居民表示對垃圾分類有一定了解,并且愿意積極參與其中。然而,也有不少居民反映對于具體操作步驟和相關政策還存在一些疑惑。同時,也有少數居民認為垃圾分類工作過于繁瑣,并對其效果持懷疑態度。居委會工作人員向實踐隊員們介紹道:“年輕人普遍更加關注環保問題,對垃圾分類也更加積極主動;而老年人則相對較少關注環保問題,并且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
針對這個情況,實踐隊員們在社區開展一系列環保教育活動,希望能夠引起居民們對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視。活動現場吸引了眾多居民駐足觀看參與,并發表自己的看法以及不明白的地方。社區工作人員及實踐隊員們積極向社區居民及過往行人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宣傳,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四色垃圾分類標準、四色垃圾的正確分類方法,他們利用展板、宣傳冊等形式,向居民介紹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具體操作方法,并耐心解答了居民們的疑問。同時引導居民逐漸養成垃圾分類入桶的習慣,將垃圾分類工作逐步推進。
根據調查結果,實踐隊員們發現在疫情前后,垃圾分類情況存在一些顯著變化。在疫情前,居民對垃圾分類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僅有少數社區實施了有效的垃圾分類政策。然而,在疫情期間,由于人們更多地待在家里,他們開始關注生活環境和健康問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逐漸引起了他們的關注。因此,越來越多的社區開始推行垃圾分類政策,并且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也得到了改善。通過本次實地調查,我們發現疫情對居民垃圾分類行為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然而,我們也意識到仍有一些困難需要克服。政府和社區應進一步加大對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力度,提供更多的便利設施,促使居民形成更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實踐隊員們意識到推動垃圾分類工作需要更多的宣傳和教育力量。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垃圾分類工作將取得更加明顯和持久的成效,推動環保新風尚在社區蔚然成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的建設路子,農村要留得住綠水青山,系得住鄉愁。”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人人愛環保,鄉村更美好。垃圾分類是人人都能做的環保工作,看似是一件小事,實則是關系民生的大事,對美麗鄉村和生態文明建設有著深遠影響。實踐團隊通過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走進家鄉,了解家鄉,感受家鄉,將垃圾分類帶到家鄉,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下,用實際行動服務社會與人民,在行動中體悟自身職責使命,在行動中鍛造青春力量,在行動中助力鄉村振興,打造美麗宜居新農村,讓美麗鄉村承載更多溫暖鄉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