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青年學子將“小我”融入“大我”,長安大學赴河南鄭州“三行尋暖意・青春心向陽”暑期社會實踐隊于7月21日至27日開展實踐活動。在楊偉老師、李曄老師和王啟慧老師帶隊下,實踐隊以“三行”為綱,循著“關愛民生、傳承文化、緬懷先烈”的路徑,在鄭州書寫青春奮斗答卷。
7月21日,實踐隊首站奔赴頤和養老院,開啟“關愛民生行”。隊員們與老人親切交流,深入了解養老服務現狀。當下,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問題成重要民生議題。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養老院設施與服務持續完善,但專業護理人員短缺、心理健康關懷不足等問題仍突出。隊員們為老人組織趣味活動時發現,許多老人因缺乏子女陪伴存在心理孤寂。這讓大家深刻認識到:民生保障既要筑牢物質基礎,更要填補精神空白,加強心理疏導與精神文化供給同樣關鍵。
次日,實踐隊走進河南博物院,并以這里為起點,開啟“文化傳承行”。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的見證,館內青銅器、陶瓷等珍貴文物,訴說著歷史滄桑,承載著民族智慧。隊員們深切體會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堅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在全球化時代,守護文化瑰寶是青年的責任。
7月23日,實踐隊前往二七紀念堂和二七紀念塔。從這里出發,實踐隊拉開了“緬懷先烈行”的序幕。這里是為紀念1923年的那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而建。隊員們深入了解了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領悟“二七事件”所蘊含的紅色內涵與革命精神。如今,二七廣場已成為鄭州市的商業中心和城市名片,見證著城市的發展變遷。隊員們在此開展調查,發現多數市民對二七歷史有認知,但文化傳承方式及歷史與城市發展融合仍有提升空間。這啟示青年,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需創新形式,讓歷史融入生活。
7月24日,實踐隊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中原英烈紀念館和鄭州烈士陵園。館內陳列的大量史料和英烈事跡,生動展現了革命先烈們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氣概。在鄭州烈士陵園,隊員們瞻仰烈士紀念碑,舉行莊重的敬獻鮮花儀式。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英烈保護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全社會崇尚英烈、捍衛英烈的氛圍日益濃厚。隊員們表示,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傳承紅色精神,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7月25日,實踐隊完成共青團金水區委員會的實踐認證后,走進鄭州記憶・油化廠創意園。這座由廢棄油化廠改造的園區,保留工業遺跡風貌,融入現代創意,成為文化產業新地標。與創業者交流得知,在國家創新創業政策激勵下,眾多青年投身文創領域,為城市注入活力。其轉型為資源型城市產業升級提供了借鑒,也讓隊員看到青年推動發展的潛力。
7月26日,鄭州美術館內,繪畫、雕塑、裝置藝術等展覽為隊員帶來視覺盛宴。隊員們感受到藝術對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既能豐富精神世界,又能緩解壓力。隨著民眾精神文化需求增長,美術館等公共文化場館作用凸顯。實踐隊建議,應加大公共文化設施投入,開展更多文化活動,滿足群眾需求。
圖為實踐隊員為孩子們解說作品 通訊員舒佳樂 供圖
7月27日,實踐隊抵達鄭州黃河文化公園。黃河作為母親河,孕育了燦爛文明。隊員們在岸邊感受黃河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民族堅韌精神,參與黃河生態保護宣傳,向游客普及保護知識。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為國家戰略,隊員們表示要從自身做起,守護母親河。
此次實踐,隊員們通過“三行”深入了解國情民生、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秀文化,提升了實踐與協作能力。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勤學善思,關注社會,用青春力量助力中國夢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