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南地區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福建與臺灣在地理位置、血緣關系和文化傳承上有著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在閩南地區尤為突出。為了更好地了解福閩南文化以及閩臺之間的密切關系,我們今年暑假前往泉州進行了社會實踐,并參觀了閩臺緣博物館、天后宮和五店市,以探索媽祖文化、僑鄉文化、海絲文化的脈絡與魅力。
- 實踐過程
閩臺緣博物館是此次行程的第一站。該博物館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展示閩臺關系的重要場所。在這里,我對僑鄉文化的起源與發展有了深入了解。
僑鄉文化是福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建是中國最著名的僑民地區之一,擁有大量海外僑民。僑民文化與福建人民“南下遷移”的歷史緊密相連。明清時期,由于戰爭、貧困等原因,許多福建人越海遷移至東南亞等地謀生。他們在海外通過辛勤工作積累財富后,返回故鄉投資發展,為家鄉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
博物館展出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博物館中展示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如僑胞們帶回的南洋特產、僑批等。僑批是移民寄給家鄉親屬的信件和匯款憑證記錄他們在海外生活和對家鄉思念。這些僑批不僅是珍貴的歷史文獻,更是僑鄉文化的重要媒介。福建的僑民在海外接觸到不同文化,帶回了許多先進思想和技術。他們積極參與故鄉的建設,推動了福建的現代化進程。同時,僑民故鄉的文化也保留了他們對故鄉的強烈歸屬感。僑民對故鄉的熱愛體現在對故鄉的捐贈、對故鄉文化的傳承等方面。在博物館中,我還看到了許多由僑民在故鄉建造的學校、醫院和橋梁等設施的照片。這些設施不僅改善了故鄉的基礎設施,還提升了故鄉的文化和教育水平。

(二) 天后宮:感受媽祖文化的魅力
離開閩臺緣博物館后,我們抵達了泉州的天后宮。天湖宮是福建南部最重要的宗教場所之一,是供奉海神媽祖的重要圣地。天湖宮始建于宋代,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建筑風格,融合了閩南建筑的精巧工藝與北方建筑的簡潔氛圍。整體設計簡樸,由正殿、左右兩翼、鐘鼓樓等建筑組成,呈現出傳統有序的庭院布局,層次分明。
天后宮內有大量木雕、石雕、磚雕等建筑裝飾工藝,其特點是題材豐富多樣、構圖生動寫實、藝術造詣精湛。正殿中央供奉著媽祖雕像,她端坐端莊、神態溫和,身著華服、手持愿牌,仿佛時刻為當地民眾與船只賜予平安與繁榮。每年在媽祖誕辰等重要節日,這里都會舉行盛大的儀式,許多信徒蜂擁而至,祈求平安、幸福和充實的生活。
參觀天后宮,我們不僅感受到了閩南獨特的宗教和文化魅力,還理解了媽祖文化在閩南乃至整個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作為一種民間信仰,媽祖文化體現了人們對大海的敬畏與依賴,以及閩南地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三) 五店市:海絲文化的見證
五店市是泉州的一個傳統文化區,也是此次實踐的最后一站。五店市見證了福建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興起與發展。海絲文化指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福建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的起點之一。在宋元時期,泉州是一個世界聞名的港口,其貿易范圍延伸到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福建的茶葉、瓷器和絲綢等商品通過絲綢之路運往世界各地,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外國商品和文化。
五店市保留了許多明清時期的老建筑,見證了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崛起。其中最著名的是蔡氏古宅。蔡氏古宅是清代富商蔡國棟的故居,融合了閩南地區傳統建筑風格與西方建筑元素,反映了當時泉州的開放與包容。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以多元與融合為特征。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福建與世界各地開展了文化交流。
福建文化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傳播了中華文化。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體現了福建人民的創新精神,鼓勵福建人民勇敢出海,開拓海外市場,促進福建經濟發展。在武定市,我還參觀了幾個關于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展覽。這些展覽展示了福建與其他國家在貿易和文化交流方面的相關內容。通過這些展覽,我深刻感受到了福建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及其獨特的魅力。

三、收獲實踐
通過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我們對閩南文化、僑鄉文化的意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南文化僑鄉文化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從福建與臺灣在閩臺緣境博物館的歷史文化淵源,到天后宮的宗教文化魅力,再到五店市的古建筑之美與精美傳統手工藝品,我們從各個方面體驗了閩南文化、僑鄉文化的深度。
同時,此次實踐也讓我們對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文化面臨諸多挑戰,但閩南文化遺產依然堅如磐石。無論是閩臺緣博物館對閩臺文化的系統展示,天后宮對媽祖文化的傳承,還是五店市對古建筑和傳統工藝的保護與傳承,都向我們展示了閩南人民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