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金陵女子學院|青心我蘇團隊實地探訪江北新區青年人才社區與創新中心
為深入了解江北新區青年人才發展環境,南京師范大學金陵女子學院組織青心我蘇·青年發展調研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8月17日在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實地走訪了區內兩處人才公寓——8849人才公寓(研創園人才公寓)與中央商務區青年公寓,以及兩處創新高地——江北新區研創園(孵鷹大廈)與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服務產業創新中心,聚焦青年人才的“安居”與“樂業”。
雙核公寓,各具特色
調研團隊對兩處人才公寓的居住環境進行了實地調研與差異化分析。8849人才公寓緊鄰研創園產業核心,為區內青年人才提供了極短的通勤半徑。然而,公寓采用開放式管理,缺乏封閉式小區環境。團隊在現場看到,一樓大廳外賣、快遞堆積現象普遍,側面反映出其較高的人員入住密度。交通配套仍是短板,公交線路稀疏,地鐵尚在建設中,日常出行存在不便。
相比之下,中央商務區青年公寓雖地理位置稍顯偏遠,出行同樣受制于待完善的交通網絡,但其自身環境更具優勢。公寓采用封閉式小區管理,安保嚴格,內部綠化豐富,樓間距開闊。小區內便民設施完備,專門設置了外賣智能柜解決配送問題。據走訪了解,該公寓運營模式獨特,主要面向企業進行多層或整棟出租,部分入駐企業為員工提供通勤班車服務,緩解了交通不便的壓力。
創新雙翼,集群初顯
作為江北新區創新引擎的研創園孵鷹大廈與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服務產業創新中心比鄰而居,已初步形成具有活力的產業集群效應,為青年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創新創業平臺。
調研團隊深入研創園孵鷹大廈內部進行探訪。以D座為例,其5層辦公空間內密集聚集了14家有限責任公司。其中,僅有兩家為文化傳媒公司,一家為企業管理咨詢公司,一家為教育信息咨詢公司,而其余10家企業的命名均明確指向科技領域,如半導體、集成電路、生物科技和精密測量技術等。這清晰顯示,南京江北新區研創園作為重要的產業孵化載體,其內部生態高度聚焦于科技產業,為相關領域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提供了良好的集聚發展平臺。這既得益于江北新區明確的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導向和政策支持,也源于研創園自身打造的專業化服務環境對科技型創業企業的吸引力。
交通方面,該區域正迎來重大升級。地鐵4號線二期和11號線正在緊張施工中,建成后將極大改善區域通達性。目前,距離創新中心約1公里處設有機場大巴專線。生活配套上,砂之船奧萊、江北虹悅城等大型商業綜合體分布于周邊4公里范圍內,可滿足人才日常購物休閑需求。
區域發展,快慢相宜
整體觀察顯示,研創園及其周邊區域發展勢頭迅猛,產業與人才聚集效應顯著。8849公寓的高密度入住正是這一活力的縮影。而中央商務區青年公寓所在區域發展雖相對滯后,但其憑借優質的小區環境、獨特的運營模式和逐步完善的內部服務,形成了差異化吸引力,為特定企業及人才群體提供了優質選擇。隨著在建地鐵線路的貫通和周邊配套的持續成熟,江北新區對青年人才的綜合吸引力有望進一步提升,為“創新名城”建設夯實人才基石。
通過此次實地走訪,團隊清晰看到了江北新區在吸引和支撐青年科技人才方面形成的產業聚集優勢、差異化的居住選擇以及亟待完善的交通配套,機遇與挑戰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