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師范大學三下鄉實踐隊上黨文化尋訪紀實
山西師范大學“上黨筑夢行,育才潤童心”三下鄉實踐隊走進長治市上黨區,深入挖掘上黨文化資源,助力歷史遺跡與文化傳承,先后探訪天下都城隍景區、五鳳樓及琚寨趙樹理故居,開展系列文化調研活動。
實踐隊首站抵達天下都城隍景區,隊員們走進古建筑群,仔細觀察殿宇的榫卯結構、木雕磚刻紋飾及碑刻文獻記載,這里的每一處細節都凝結著古代工匠的智慧,每一道紋飾都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天下都城隍斑駁的墻體、精美的雕飾、滄桑的碑文,無不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通過實地考察,隊員們對傳統建筑藝術的精妙與文化的獨特性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也為后續的文化傳承與教育實踐積累了寶貴素材。
帶著對古建筑技藝的思考,實踐隊走進五鳳樓,開啟與傳統力學美學的深度對話。五鳳樓不僅是建筑藝術的杰作,榫卯咬合的精密邏輯、層層嵌套的承重體系,讓整座建筑無需一釘一鉚卻能屹立數百年不倒,更是見證了上黨地區的社會變遷與文化交融。除了斗拱,五鳳樓的琉璃裝飾同樣引人注目。歷經數百年風雨,琉璃瓦件依然光彩奪目。匠人們精準配比釉料、嚴控窯火,方讓其經風雨而色愈艷,盡顯古法精妙。隊員們以腳步丈量歷史,用心靈感悟文脈,通過解讀五鳳樓與當地明清民俗、商貿歷史的關聯,隊員們進一步理解了古建筑作為“活態文化載體”的深層內涵。在古建筑的精妙技藝與歷史文化的厚重記憶中,觸摸上黨文脈的厚重肌理,探尋傳統與文化的傳承觸摸歷史脈搏。
實踐隊還學習參觀了琚寨趙樹理故居。在趙樹理相關展陳區,實踐隊員們站在當年的戰斗遺址前,聆聽講解員講述八路軍與當地群眾并肩作戰的故事,深刻感受到軍民魚水情的深厚情誼。隊員們深刻體會到,趙樹理故居不僅是文學記憶的載體,更是紅色文化與群眾文藝的交匯點。琚寨趙樹理故居完整保留了"人民作家"的生活印記,陳列著50年代以來的各類獎狀和報刊報道等珍貴資料。作為一處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文化地標,這里不僅記錄著趙樹理的藝術人生,更鐫刻著太行山區厚重的紅色記憶。
三處文化地標,三重精神洗禮。“上黨筑夢行,育才潤童心”實踐隊以“探訪—研學—反思”為主線,通過實地考察、專家講解、互動研討等方式,深入理解上黨文化的多元內涵,增強文化自信,并思考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實現了書本知識與實地場景的深度融合。隊員們表示,上黨地區一磚一瓦都鐫刻著歲月的痕跡,一木一石都訴說著文明的傳奇,對此未來將以此次實踐為起點,將所見所感轉化為教育創新的源泉,通過課堂宣講、新媒體傳播、非遺保護志愿服務等方式,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生機,以實踐之力點亮文化傳承之火。
- 掃一掃 分享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