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社會關注,如何為孩子們構建一個健康、陽光的心靈成長環境,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教育部等多部門印發的《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為基層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2025年7月17日,西安外國語大學“五育并舉”呵護兒童成長,“老幼接力”守護非遺文脈——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楓火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河濱路社區,以一堂融合趣味與知識的心理課堂,為當地兒童搭建心靈成長的“安全島”,用青春力量守護童真心靈,助力兒童心理健康發展。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小朋友們合影 邵珥琴供圖
“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大腦里住著哪些情緒小精靈嗎?”實踐團成員以熱映電影《頭腦特工隊2》為切入點,正式開啟“情緒大作戰”心理課堂。熒幕之上,“樂樂”帶著陽光笑容傳遞快樂能量,“焦焦”的出現則讓孩子們直觀感受焦慮情緒的影響……借助電影經典角色設定,實踐團將抽象的情緒概念,具象化為一個個鮮活可感的“情緒小精靈”,瞬間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對情緒的認知從模糊變得清晰。隨著劇情推進,當青春期新成員“焦焦”主導電影主角茉莉的大腦,將其他情緒精靈關進“情緒壓抑保險箱”時,孩子們的心也隨之揪緊。“焦焦來了,我會心里慌慌的,晚上怎么都睡不著!”結合自身經歷,孩子們紛紛舉手分享焦慮時刻,原本安靜的課堂化身“拯救茉莉”的實戰場,大家踴躍討論應對焦慮的辦法,童真的話語里滿是對情緒探索的熱忱。

圖為實踐團成員講解心理知識 陳靜涵供圖
為了讓孩子們真正掌握情緒管理方法,實踐團設計多層闖關環節:在“情緒壓抑保險箱”趣味判斷題中,引導孩子們明白“情緒本身無好壞,及時疏解是關鍵”;“記憶迷宮”環節里,實踐團成員讓孩子們在課后認真書寫屬于自己的“焦慮清單”與“快樂清單”,把模糊的擔憂轉化為具體條目,又從快樂回憶里汲取戰勝焦慮的力量,“原來我有這么多開心事兒呀,焦焦就不可怕啦”,在實踐團成員輕柔的引導語中,孩子們閉眼想象專屬的寧靜空間,借助這個心理工具,孩子們學會在焦慮來襲時,回歸內心的“安全島”尋求安撫。孩子們在闖關成功收獲“樂樂勛章”“憂憂勛章”“焦焦勛章”的同時,悄然掌握了情緒管理的密碼。“‘我不夠好’‘我很強大’,這些不一樣的自己,拼湊起來才是獨一無二的你呀,要記得無條件愛自己喲!”課程尾聲,實踐團成員用溫柔又充滿力量的話語,引導孩子們接納自我的全部。從最初構思課堂框架,到反復打磨游戲環節的題目與規則,再到現場時刻關注孩子們的表情、靈活調整引導節奏,實踐團成員在這場心靈陪伴之旅中,傾注了大量心血。

圖為孩子們課堂認真聆聽的場景 陳靜涵供圖
教育的真諦,在于以心靈觸動心靈,以成長陪伴成長。當實踐團成員用耐心與創意,將心理健康知識化作童趣探索之旅,當孩子們的歡笑聲在社區課堂不斷響起,這場雙向奔赴的成長故事,正生動詮釋著“五育并舉”的育人溫度。知識的甘霖浸潤童心,關愛的陽光溫暖童年,這些稚嫩的心靈如破土新芽,在“五育”融合的滋養下茁壯成長 。西安外國語大學實踐團守護兒童心靈晴空的行動,也將化作星星之火,激勵更多青年學子投身育人接力,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長之路,讓青春力量與童真夢想同頻共振,書寫新時代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溫暖篇章,為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筑牢心靈根基。
通訊員:蘇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