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社會實踐小分隊合影社會實踐團隊為確保宣講專業性,組建了應急知識專項學習小組。成員通過觀看權威機構制作的洪水自救教學視頻,系統學習理論知識;同時團隊成員積極向專業老師提問、探討兒童應急教育難點,鞏固學習成果,為后續高質量開展基層宣講筑牢專業根基。
防洪時裝秀,識險學穿保平安:
隨后進行團隊分工,成員明確各自負責的領域。在“防洪時裝秀”領域,張寧寧、楊星涵兩位隊員耐心向孩子們和家長們講解防洪知識,比如遇到洪水時為什么要穿防水衣物、救生衣的正確穿戴方法等,讓大家在歡樂的氛圍中輕松掌握關鍵要點。
圖2張寧寧講解如何使用保溫毯
圖3楊星涵指導小朋友實踐
防洪應急包,識物會用保平安:在“防洪應急包”體驗區,侯文靜、夏婉茹兩位隊員則開啟了細致的科普教學。通過引導小朋友們深入帳篷中拿出他們認為重要的應急物資,提高了小朋友們的參與熱情。隨后隊員們將小朋友拿出的物資與防洪應急包物資參考清單進行對照,詳細向孩子和家長介紹了各物品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圖4侯文靜向小朋友講解急救包
圖5夏婉茹將小朋友拿的物資與清單對照
應急拋繩器,識法會用保平安:
隊員余穎霏負責“應急拋繩器”的講解與演示,她講解了拋繩器的功能和作用,隨后便親自上手,進行實操演示,并邀請小朋友親自體驗。小朋友們躍躍欲試,在實踐中逐漸掌握了拋繩救援的技巧。
圖6余穎霏指導小朋友使用拋繩器
這類寓教于樂的兒童平安應急宣講活動,于孩子、家長與社會而言,意義深遠。對于孩子而言,沉浸式游戲打破刻板說教,讓安全知識褪去枯燥,在動手實踐中直觀習得應急技能,悄然筑牢面對突發狀況的應變力與自保意識,為成長撐起安全保護傘。從家長角度看,親子共學的互動不僅升溫家庭情感,更喚醒其對日常安全教育的重視,習得科學指導方法,填補家庭應急教育的盲區,讓家庭防護網更緊密。青芒團隊的身影,正是當代大學生責任感的生動注腳。他們化身“安全小導師”,用生動講解拆解復雜知識,以耐心指導護航實操環節。這些青春力量不僅為平安社區添磚加瓦,更如星火般點亮公益之路,讓青春在服務社會中綻放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