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暑氣蒸騰,一支由高校師生組成的暑期實踐團踏上了阜陽潁上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作為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管仲的故里,潁上縣承載著厚重的管仲文化底蘊。實踐團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文化體驗等形式,深入探尋管仲文化的歷史脈絡與當代價值,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青春力量。
溯源:走進管仲故里,觸摸歷史印記
潁上縣位于淮河與潁河交匯處,自古便是中原文化與江淮文化交融之地。實踐團首站來到管仲老街,青石板路蜿蜒向前,灰墻黛瓦的仿古建筑錯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商鋪里陳列著管仲相關的歷史典籍、文創產品。老街入口處,一尊高大的管仲雕像目光深邃,仿佛在訴說著這位“華夏第一相”的傳奇人生。

實踐團還參觀了潁上縣博物館,館內“管仲與潁上”專題展廳通過文物、圖文、場景復原等方式,系統展現了管仲的生平事跡與思想成就。從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政治謀略,到“相地而衰征”的經濟改革,再到“尊王攘夷”的外交智慧,一件件展品串聯起管仲波瀾壯闊的一生,讓實踐團成員深刻感受到這位古代賢相的遠見卓識。
傳承:古今對話,解碼文化基因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潁上縣管仲中學的課堂上,學生們正在背誦管仲的名言。這所以管仲命名的學校,將管仲文化融入校本課程,通過“管仲故事宣講”“管仲思想辯論賽”等活動,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潁上縣文旅局,實踐團與當地干部、文化工作者展開座談。據介紹,近年來潁上縣以“管仲故里”為品牌,大力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修復管仲故里遺址公園、舉辦“管仲文化節”、推出“管仲故里研學游”線路……一系列舉措讓管仲文化從歷史典籍中“走”出來,成為帶動地方發展的“活資源”。
“管仲提出‘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強調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這與我們今天‘高質量發展’的理念不謀而合。”潁上縣文旅局局長王軍表示,傳承管仲文化,關鍵是要挖掘其當代價值,讓先賢智慧為現代社會發展提供借鑒。例如,管仲重視商業流通的思想,啟發當地大力發展商貿物流產業;他“因地制宜”的治理理念,為鄉村振興中的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思路。
感悟:青春視角,續寫文化新篇
“以前在歷史課本里學過管仲,總覺得他是遙遠的‘古人’,但來到潁上才發現,他的思想其實一直融入在這片土地的煙火氣里。”實踐團成員、大學生李雨桐感慨道。在管仲老街的一家老字號茶館里,她看到墻上掛著“管鮑之交”的水墨畫,聽店主講述著祖輩流傳的“誠信經營”家訓,忽然明白:所謂文化傳承,正是這樣一代代人在生活中踐行與堅守。

“這次潁上之行,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實踐團領隊、高校教師王明說,年輕人不僅要做管仲文化的“研究者”,更要做“傳播者”和“踐行者”。實踐團計劃將此次調研成果整理成報告,通過校園宣講、新媒體傳播等方式,讓更多同齡人了解管仲文化;同時結合專業所學,為潁上縣管仲文化的數字化傳播、文創產品開發等提供建議,用青春力量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