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北師范大學2023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青禾護苗·心網護航隊”正式啟動202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將在7月15日至22日期間,深入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鳳凰社區,圍繞“農村中小學生手機沉迷狀況調研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注”展開系列實踐。此次活動以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為依據,結合《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中“92.7%農村未成年人依賴手機,留守兒童網絡成癮率顯著更高”的數據背景,針對性開展實踐。團隊由校心理中心潘俊星老師指導,其在心理健康及手機/短視頻成癮領域經驗豐富,發表相關論文5篇,主持相關項目2項,為活動提供專業學術支撐。
團隊前期籌備充分,不僅完成了多元成員的合理分工——涵蓋實踐調研、拍攝采訪、財務后勤等崗位,還邀請潘俊星老師開展專題培訓,內容包括中小學生心理特征、手機成癮研究前沿、社會調研方法、科普宣講技巧及心理溝通策略,并設計了針對中小學生手機使用現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調查問卷與訪談提綱。
實踐期間,團隊成員通過量化調研(問卷收集手機使用行為及心理健康數據)、質性深挖(分層訪談學生、家長、教師及留守兒童家訪)、行為觀察(記錄學生日常行為、社交互動及留守兒童情緒狀態)等多種形式開展調研。同時,舉辦了“健康用網,遠離沉迷”主題講座與互動活動,普及沉迷手機的危害與預防策略,并針對留守兒童實施“心理樹洞”計劃,提供情感支持。
據團隊負責人楊詩雨介紹,團隊成員入校后依次開展問卷發放、科普講座、深度訪談、家訪、成果整理等工作,預期形成《農村中小學生手機使用及留守兒童心理現狀報告》,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增強學生健康用網的意識,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支持,同時鍛煉團隊的協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此次實踐活動緊扣“教育強國”精神,聚焦社區學生網絡沉迷與留守兒童心理問題通過調研與引導,力求為社區教育發展與兒童成長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