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企業問計龍頭——解碼生態養殖的產業升級密碼
活動首站來到千帆生態漁業發展(江蘇)有限公司。作為常熟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千帆專注于漁業養殖。此次活動對負責人陶先生進行了采訪,問題主要從生態技術應用與挑戰、市場銷售與品牌建設以及產業融合與政策需求出發。陶先生的講述展現了企業蛻變的過程:2022年,公司完成高標準全面改造,建成全省規格最高的蟹池。如今,每個養殖塘口都配備精密測水裝置,實時監測池塘動態,尾水凈化處理設施時刻運轉,智慧農業的觸角已延伸到養殖的每一個環節。談及行業發展,陶先生目光長遠,江蘇大閘蟹養殖版圖持續擴張,可惡劣天氣常給蘇北產區帶來沖擊。他倡導蘇南蘇北攜手互助,共同保障大閘蟹品質——質量是立足之本,抱團才能走得更遠。對于品牌建設,他坦言:“好蟹也怕巷子深,盼著政府能搭臺,送技術、拓銷路,讓咱的大閘蟹香飄更遠。”

圖為千帆生態漁業發展(江蘇)有限公司介紹,沈依雯供圖。
走進基地對話自然——觸摸綠色養殖的生態脈動
告別企業,蟹逅智水實踐團隊轉赴省級生態養殖示范基地——鶴涇灣養殖基地進行參觀。這里的水體澄澈見底,岸邊水草豐茂,魚蟹在模擬自然的環境中悠然生長,是當地重要的螃蟹、魚蝦養殖示范區。團隊成員實地參觀了養殖塘口,詳細了解基地在生態調控、水質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創新舉措。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養殖基地通過推廣“種草養蟹”“魚蟹混養”等生態模式,不僅提高了養殖效益,還顯著改善了水域生態環境。這種“與自然對話”的養殖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真正扎進了泥土里。

圖為鶴涇灣養殖基地,沈依雯供圖。
傾聽民聲共繪藍圖——凝聚鄉村振興的基層智慧
在塘邊交流環節,團隊成員還向養殖戶和參觀群眾發放了調查問卷,收集大家對生態養殖政策、技術需求及市場銷售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養殖戶們捧著問卷,時而眉頭微蹙沉思,時而娓娓道來心聲,言語中滿是對生態養殖的期盼。問卷結果清晰點明行業痛點:生態養殖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技術瓶頸與市場壁壘仍是“攔路虎”。這場田野調查不僅收集了鄉村振興的“第一手信號”,更勾勒出未來生態養殖推廣的精準發力方向——加強技術培訓以及拓寬市場銷路缺一不可。
通過此次活動,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生態水產養殖的廣闊前景。在政府、企業和農戶的共同努力下,一幅“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這幅"人放天養"的和諧畫卷,正是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隨著生態養殖理念的深入人心,傳統水產養殖業正在經歷綠色蝶變,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充滿活力的產業支撐。

圖為蟹逅智水實踐團隊線下成員合影,沈依雯供圖。
團隊成員說:“生態養殖不僅養出了好產品,更養出了鄉村的新希望。”未來,當技術培訓走進更多村莊,當銷路網絡織得更密,當品牌名片擦得更亮,常熟鶴涇灣的故事,或許會成為生態養殖助力鄉村振興的范本——讓每一滴水都流淌著生機,讓每一寸土地都生長出幸福。(通訊員畢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