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跡續楚地,生育議題探新篇。為跟隨黨的二十大關于優化人口發展戰略的重要部署,深入了解當前生育政策實施效果及育齡群體的真實訴求,湖北大學“楚韻育心”社會實踐團隊于7月10日前往鄂州市司徒社區等三大社區,通過走訪、訪談等形式進行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為理解育齡女性生育意愿影響因素再添鮮活注腳。
當日上午,團隊前往鄂州市古樓街道官柳社區,與數名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內育齡期居民開展訪談。在訪談過程中,多數媽媽們對孩子的養育成本更為關注,其中一位社區工作者坦言:“社區的托育服務解決了部分難題,但課后托管結束時間與家長下班時間仍存在時間差。”

圖為團隊成員在官柳社區開展訪談 何思源 攝
隨后,團隊轉赴至鄂州市鳳凰街道司徒社區。在社區的支持下,團隊采訪了當地不同生育狀況的女性,收集了不同子女數量的女性的現實情況與社會期待。值得關注的是,相較于以往訪談,團隊此次創新性地從男性視角切入生育議題,訪談了一位已婚男士,他提到“職場對男性‘顧家’的隱性壓力,其實間接影響著家庭的生育決策”,為團隊思考生育困境提供了新維度。下午,團隊抵達鄂州市西山街道月畔灣社區,聚焦經濟與職業兩大核心因素開展分組訪談。訪談過程中,中青年女性們詳細講述了在生育過程中面臨的現實壓力,其中一位受訪者講述了自身的真實經歷,經濟壓力讓她不敢生育。這些包含真實的分享,讓團隊對經濟發展水平對于生育意愿的影響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圖為團隊成員在司徒社區開展訪談 江瑞辰 攝
從官柳社區的政策落地觀察,到司徒社區的多元視角挖掘,再到月畔灣社區的深層壓力剖析,湖北大學“楚韻育心”社會實踐團隊始終堅信,每一份生育選擇的背后,都是地域發展、政策支持與個體境遇交織的縮影。團隊成員周博峰感嘆道:“這次實踐調研讓我真正了解到‘生育意愿’背后,是經濟壓力的重量、職業發展的困境,更是一代又一代女性對‘自我價值’的覺醒與堅守。”

圖為“楚韻育心”團隊成員在鄂州站合影 樊睿 攝
帶著鄂州的調研收獲,團隊將繼續在湖北大地行走,用青年的觀察與思考,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積攢基層智慧,讓青春力量在服務民生的路上持續綻放。(通訊員 周博峰 樊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