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課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小抓起,讓他們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潛質的青少年群體。”央視新聞曾專門強調科學教育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教育部也專門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對科學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進行了強調。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幫助孩子們掌握認知世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向日葵暑期社會實踐團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精心準備了以“認識地球”為主題的科學引導課。
簡短的科普視頻,激發對宇宙無窮的向往。羅任遠老師帶領著同學在宇宙自由探索,穿越一顆顆星體,讓兒時的“摘星夢”不再那么遙遠。將勇敢探索浸潤童心,格物致知,探索宇宙。
科學課結束后,羅任遠老師播放了科普短視頻“宇宙到底有多大”,同學們的視角也穿越到了燦爛的宇宙星河中。羅任遠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解,頓時引燃了同學們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同學們在看到太陽系八大行星后紛紛自愿舉手講出了八大行星的名字。此時同學們已對太陽系有了一定程度了解,課程也從浩瀚縹緲的宇宙,慢慢聚焦于一顆蔚藍色的星球——地球。羅任遠向同學們提出了兩個問題:“地球為什么會有白天和黑夜交替?”、“我們需要多大的速度才可以飛出地球?”。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聽完孩子們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后,羅老師并沒有直接告訴同學們答案,而是以月亮為切入點,通過課件動畫,慢慢引導同學們發現問題的正確答案。接著羅老師講述了航空航天器的主要構造和航空航天器的發射過程,并讓孩子們了解我國當前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情況,增強了同學們對祖國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進一步激發了同學們探索宇宙的興趣和熱情,與此同時也激勵了同學們努力學習、勤奮工作為我國未來的航空航天事業做貢獻。
思想引領課
翻開歷史的書卷,近代中國飽受帝國主義蹂躪,寫滿了貧弱、壓迫與屈辱。在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三座大山籠罩下的中國混無天日,看不到絲毫希望。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似一束驕陽劃破了夜空,為中國帶來了新的希望與黎明的曙光。
老師講述了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新中國成立近30年來中國的曲折歷史。故事開始于1921年七月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葉紅船上,中國共產黨秘密成立,紅色的火苗正式出現在中國的熱土上,從此中國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經過中國人民14年的流血抗爭,終于在1945年9月取得了勝利,日本在南京向中國遞交投降書,中國人民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
在老師講解的過程中,同學們都正襟危坐,神情肅穆,更有的孩子緊緊的握住了拳頭,眼中充滿了堅毅與不屈。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在1949年10月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向全世界宣告著這一時刻。講到這里,同學們的臉色終于稍稍放松,露出了真誠而燦爛的笑,孩子們童真的笑容里不僅有趕走侵略者的開心、對抗日人民軍隊的感激與欽佩,更飽含了對中國共產黨的擁護與向往。課堂的最后,老師與同學們一起觀看了紀錄片《開國大典》,感受新中國成立時的莊嚴宏偉,跨越歷史長河同1949年的中國人民一同慶祝這一偉大時刻!通過本節課程,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有許多同學在課后自發地在本子上寫下了對中國的美好祈愿,盼望著自己能夠快快長大,早日報效祖國。
快樂學習課
圖畫與書本聯系密切,通過老師的傳授,讓同學們快樂學習,沉浸于課堂,穿越時代,同詩人一起品味美景,娛樂式成長體驗,輕松又愉快。學習了科學知識,了解了曲折歷史,實踐隊員們開始今天最后一部分內容,詩詞鑒賞課。唐詩、宋詞、元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更是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通過詩歌的學習與鑒賞,可以提高同學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幫助同學們樹立起強烈的民族自尊心,鑄就中國魂。
“叮鈴鈴”上課鈴響,張家瑞老師帶領同學們朗讀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古詩《山居秋暝》,隨著朗朗讀書聲,同學們的心也從曲折歷史故事中逐漸平靜下來。老師對于詩人王維的獨特見解,引發了孩子們的思考與討論。一時間,課堂中的觀點百花齊放,許多同學甚至找出了自己的詩詞書,跟著老師的講解一起翻閱起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句千古名句格外引發了孩子們的興趣。老師讓同學們閉上眼睛,“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用心體會著詩詞的意境。同學們仿佛身處深山,獨自在秋雨后與大自然進行了一場心靈的溝通。孩子們已然與詩人產生了靈魂上的共鳴,久久不能平息。
7月16日,向日葵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充實的線上支教課程圓滿結束。通過云支教方式,不斷提升課后服務實力水平,讓課后服務成為家校連心橋,延續“愛”的課后服務,為學生建構一個促進五育融合、培養核心素養的優質空間。向日葵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將繼續用心的備好接下來的每一堂課,用熱愛托舉希望、澆灌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