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工作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思想,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社會實踐能力。7月20日,青島農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在山東煙臺組建了暑假社會實踐團,積極參與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在隊長的帶領下,實踐團下鄉開展推進鄉村振興暑假社會實踐。
通過前期的調研和準備,實踐團隊深刻體會到面臨著差距增大的城鄉發展,鄉村振興便尤為重要。鄉村振興是一場持久戰而并非攻堅戰,是要堅決反對各種可能的形式主義,不做表面文章的穩步實干。
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響應號召,返鄉助力創業,體現著青年的熱血赤誠與青春活力。

實踐團隊員下鄉體驗鄉村生活。隊員馮一珺拍攝
實踐團隊員根據中央一號文件,總結鄉村振興有三個方面,分別是兩個底線,三個重點,三個加強。
第一二個底線,分別是確保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實踐團調查了農民土地耕種情況和家家戶戶糧食儲量,有很多家庭比較多的儲存著如玉米這樣的谷物,也正如百姓口中說的糧食是民生之本,吃飽喝足生活才能安康,糧食安全對經濟社會甚至是政治穩定都起到壓艙石的作用,但是世界目前面臨著全球糧食危機,俄烏局勢導致烏克蘭糧食產量下降,更是加劇了危機程度。所以,打好糧食基礎,也要跟緊我國制定的逐步減小的治理措施和嚴格的防控機制。
第一個重點是鄉村發展。促進鄉村發展的重點,在于聚集產業,不同的縣,可以根據當地情況,有重點的發展本地產業,實踐團走訪多家不同鄉村,發現服裝鞋帽、食品加工,冶金建材等等都是良好的目標,這也給民營中小微企業帶來了一波新的政策紅利。第二個重點是鄉村建設。主要涉及鄉村的基礎設施,居住環境和服務,同時也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如百姓日常生活休閑的場所,小的廣場,健全的健身設施等都是建設方向。而不可導致城市與鄉村服務差距過大。第三個重點是鄉村治理,維護農村社會治安,多加體察民情,持續打擊“村霸”等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
最后,實踐團還了解了三個加強:加強黨的領導,加強現代農業的基礎支撐作用,加強政策和體質機制保障。
實踐團隊員調查還發現,如今的資本下鄉經營模式解決農村發展資金欠缺問題,但其中的一種方式,租用農地,改變小農耕種,實現規模經營,只是解決了農業問題,而沒有解決農民問題,所有的下鄉的企業,并未雇傭很多的農民,而農民沒有了勞動,外出務工,有很多百姓反映,一但外部環境發生變化,農民返鄉,便無地可耕。很多的企業,能種植糧棉油這些大眾作物的幾乎沒有,由于這些產物效益低,企業往往會尋找回報更大的農作物。比如種植作物藕,存在一段時間,湖北的藕銷量很好,池塘供不應求,所以很多企業家下鄉租用了農民的稻田,讓農民把稻田挖成藕地,而一年兩年過去,收成很好,卻逐漸市場飽和,藕失去市場價格下跌,企業家便停止租用,如此便導致了極大農民問題,農民要想恢復稻田,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同時土地收到了很大影響,這也是為什么中央反復強調,我們要解決三農問題而不是一農問題。

實踐團調查藕池 隊員梁永鵬拍攝
對于鄉村,修橋、修路政府予以補貼,于點可以,但于面來說就稍有欠缺了。
實踐團拜訪了部分百姓,了解了他們的心聲,向他們說起產業興旺,人們總會考慮,我的所在村,該辦什么樣的新興企業,就像非農制造業。事實上,根據部分地區出臺的相關政策,我們還是要因地制宜,比如說,我們看到的各地在做的美麗鄉村的建設,挖掘本地文化,都在搞這個民宿和鄉村旅游,實際上也不是所有的村落都能夠有這樣的基礎做類似項目。
那如果我們放在以工業化城鎮化為核心的現代化進程當中,結合百姓實際生活情況,來審視這個鄉村振興,那我們就會發現,這樣一個過程大概有三種趨勢。
第一個是農業剩余勞動向非農產業的轉移,第二個是城鎮化率越來越高。有部分老百姓開始逐漸脫離耕田種植的生活,更多的向制造業,向新興企業進軍。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同時,又受工作環境的影響,人們逐漸向城市遷移,實踐團了解了多個家庭,其中家庭都有一到兩位家人在城市工作,家中的土地已被承包,或許這也可以減輕農民負擔,不再擔心自然災害對收成的影響。
第三個趨勢是鄉村逐漸稀疏化。也就是傳統的村落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模式。即使留下來的村也不會如此般聚集在一起。分散的居住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鄉村空間資源,讓人們得到更多的工作機會,交流經驗,

實踐團參觀鄉村振興調查點 隊員梁永鵬拍攝
實踐團調查總結出這三大趨勢是規律,是不可改變的,我們必須要把鄉村振興放在這三大趨勢中來認識,我們會發現我們現在所推出來的鄉村振興的一些做法,往往是和這個趨勢是相背的,比如有一種觀點認為鄉村為什么沒有振興呢,是因為鄉村的人都走了,要鄉村振興就要鄉村的人再回來,看似有理,那實際上這和這個鄉村人口減少的這種趨勢相背。
再比如修橋修路修廁所改善農村的這個人居環境,這作為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抓手,雖方法正確,但不能代替鄉村振興。而且由于過度的布局,大量的資金投入,建社完成發現村里的居民都走了。所以說鄉村振興的主體應該是鄉村的居民,是這些居民收入的增加,文明素質的提升,人居環境的改善,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鄉村振興的內涵,糾正在這個鄉村振興推進過程當中一些偏差,必須要認識現代化的規律,認識現代化的趨勢,真正貼合民眾走好鄉村振興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