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黃河文化,傳承黑陶技藝
文/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烈火實踐隊
在盛產紅膠泥的魯西北古運河畔,有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那就是黑中透瑩、望之如金、叩之如磬的德州黑陶,它不僅是一張熠熠生輝的歷史名片,還寄托了當地人的鄉土情懷。文/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烈火實踐隊
為了探尋黑陶文化的深厚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感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傳承工藝的堅定信念。7月29日,山東科技大學烈火實踐隊赴德州市德城區德州梁子黑陶文化園進行參觀調研。
烈火實踐隊的隊員們親身體驗了制作黑陶的一小部分工藝。本次實踐隊選擇了制作一個杯子,隊員們根據制作黑陶物品的大小,首先使用工具進行拉胚,其次根據制作黑陶物品的形狀,進行塑形,再者,根據自己的喜好對物品進行雕刻。經工作人員介紹,一件黑陶制品從拉胚到燒制成型需要經歷40余天的時間。多個環節傾注了手工者的心血,在加工過程中,一點差錯就會使整件作品毀為一旦。
黑陶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材質高雅、色澤單純、黝黑溫潤,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它以黃河流域的紅泥為原料,運用二十余道手工工藝,采用獨特的碳化窯變技術精制而成,其陶器造型豐富、器型規整、厚薄均勻,達到了中國古代制陶業的巔峰。考古出土的著名的薄胎“蛋殼陶”有“黑如漆、明如鏡、薄如紙、硬如瓷”的美譽,令人嘆為觀止。史學家稱之為東方文化的瑰寶。如今,梁子黑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與時俱進,大力發展創新,逐漸由工藝品向精端藝術品轉變,對黑陶器型、圖案的設計進行不斷革新,著眼黑陶文化價值與市場經濟的統一,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在追求產業化的同時,不忘精端藝術的堅守。
經過一天的實踐,隊員們認識到支持黑陶文化等其他非遺文化的傳承發展是一項重要的工作,要辯證的看待其中出現的問題。為助推黑陶文化的傳承,我們應時刻關注黑陶的制作轉型問題,使得機械化作業的速度與手工作業的美韻相結合,為早日實現黑陶文化成功轉型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在未來,我們將培養傳承精神,積極體驗非遺文化,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不忘初心,不負使命,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