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濟南1月15日電(通訊員 馬仙玉)鄉村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而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已深入到第三產業經濟、社會文化和自然環境等很多領域,是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為了積極響應國家以旅游促鄉村振興,以鄉村振興反哺鄉村旅游的號召,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情系三農”實踐隊于1月13日前往日照市任家臺進行鄉村旅游發展調研,進一步了解鄉村旅游發展體系,宣傳綠色、自然、環保的旅游發展體系。
發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
1月13日,“情系三農”實踐團來到日照市任家臺,實地對特色旅游村莊進行深入了解。用過與當地村民交談后了解到:如今的任家臺已經實現了轉變,曾經的小村莊如今變為了別具特色的民宿村莊,村中隨處可見的各類民宿與各類特色餐飲令人眼花繚亂。通過采訪一位民宿老板,了解到村莊旅游旺季時民宿生意極為火爆,甚至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一位村民提到,“基本上旺季旅游的收入可以支撐家里一年的開銷。”經走訪多家民宿與餐館了解到,旺季時村民除了民宿收入,還有一個重要收入即食品加工:許多游客在旺季會選擇自己出海打漁,打撈到的海產品會交給餐館進行進一步加工。“自己動手打撈,吃到自己勞動換來的食物,許多游客都對這種模式很感興趣”,老板這樣介紹。而在淡季游客人數較少時,村民們則會集中出海,將打撈到的海產品統一批發出售,這在淡季為村民們提供了一筆不菲的收入。實踐隊員在走訪途中,許多拎著海鮮的村民介紹道,“村里的海鮮養殖區打撈上來的海鮮村民就可以直接購買,價格也比超市里便宜了不少。”
圖為實踐隊員向任家臺居民詢問淡季旺季產品銷售途徑。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琳 供圖打造分區漁場,實現自足經濟
在當地村民的熱情建議下,實踐隊員們前往任家臺漁場進行了參觀采訪。時值旅游淡季,漁場內全為當地村民進行海鮮的打撈、清理與售賣工作,在近距離觀察打撈途中,工作人員介紹到,這片漁場是專門養殖扇貝的,另外還專門實行分區,在個別區域養殖生蠔。場內車輛來往,不斷運輸生蠔到清洗場所,工作人員介紹到,場內也配有觀景臺,游客可以自行出海打撈,也可以在觀景臺上觀看工作過程。所有打撈完成的漁產品可以現場加工制作,也可以現場打包快遞郵寄到家,這已經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服務。在了解過程中,實踐隊員們對扇貝養殖方法表示好奇,工作人員熱情地進行了講解。在養殖期間,就將扇貝幼苗放入籠中置于海底,生長過程中損壞的扇貝殼會自動過濾出來。生長成熟后的扇貝被打撈上來后,表殼會附有許多貝殼類小型漁產品,通常進行另外售賣。在場地走訪期間,不斷有顧客入內來購買新鮮的漁產品。

圖為漁場工作人員為實踐隊員講解養殖過程。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琳 供圖
探索現代元素,創辦主題海景
在走訪過程中,實踐隊員們發現,在任家臺海域,打造了一處特色海景主題景點。影視基地、觀景臺與燈塔的結合展示了這片海域的現代特色。在實地考察的過程中,海域游客較少卻有不少村民在此。他們向實踐隊員介紹到,這片海域沒有作為漁場來打造,卻仍有不少海產品在此生長,他們所采摘的正是攀附在石頭上生長的海蠣子。他們說道,“這時候游客比較少,我們可以自己采摘。游客比較多的時候,這種項目通常會讓游客來體驗感受一下親自采摘海產品的樂趣。”除了采摘海產品,海岸上還有主題咖啡館與特色建筑,這些元素所構成的新型旅游體系,吸引了很大一部分游客的目光。
圖為實踐隊員向村民詢問海域特色。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琳 供圖本次實踐活動取得圓滿成功,隊員們通過對日照市任家臺特色漁業旅游體系進行深入了解,同時,在走訪調查階段,也更深入了解了一年中漁民的收入來源與村中特色旅游的建設體系。鄉村特色旅游是一個村莊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一個地區鮮明的發展特色。以漁業為支柱,延長漁業產業鏈,實踐隊員將持續為任家臺特色旅游產業做好宣傳,助力新型旅游體系發展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