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日照1月16日電(通訊員 安琪)在尋找真實鄉村生活的腳步中,為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培養青年人“服務農村,回報社會”的“三下鄉”精神,讓青年人在實踐鍛煉中鍛煉成才。2023年1月13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情系三農”實踐隊的成員走進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任家臺村開展實地調研采訪,關注漁村社區的文化、經濟和環境挑戰,對當地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有了一定的認識。
調研漁村現狀,探索未來發展
1月13日,“情系三農”實踐隊來到日照市任家臺村進行實地考察。首先社會實踐隊隊員來到任家臺村村委會,與該村現任村支部書記村主任王者亮進行了交流。通過交流得知,2002年以來,任家臺村濱海旅游業開始起步,旅游業逐步成為該村的支柱產業。隨著濱海旅游的發展,任家臺村漁民的生計方式也發生了巨大改變。2002年以前,漁民主要以外出務工、近海捕撈與養殖為主,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漁民生計方式日趨多元化,除捕撈、養殖、外出務工外,從事旅游業等相關活動的比重也不斷增加,獲得“漁業明星村、經濟十強村、山東省旅游特色村、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等榮譽稱號。同時王主任表示:任家臺村的發展應不止于此,未來任家臺村將會進一步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旅游業,改造村容村貌,提檔升級,緊跟國家鄉村振興的發展步伐,建設魅力旅游特色漁村。

圖為實踐隊員走訪村委會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安琪供圖
走進漁業鄉村,了解村民心聲
在調查過程中,實踐隊員有幸采訪到任家臺村的當地村民。據了解該村民主要從事民宿旅游業,老板熱情地帶隊員們參觀了自己的民宿,老板向隊員們介紹到:“民宿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2005年左右民宿以大通鋪的樣式為主,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民宿以以前的大通鋪的形式變為現在的家庭房,未來將進一步改造為家庭小院,專供一個家庭使用,全力支持村委會的集體改造政策。”在與老板的交談中,令實踐隊員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無論怎樣,我們的服務不能差,必須實實在在地為游客提供最好的服務。”同時任家臺村村委會會定期組織該村從事服務業旅游業相關村民進行學習,促進本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正是因為村民對村委會政策的全力支持,村民的貼心服務,才能打造任家臺村旅游業的良好口碑,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圖為實踐隊員走訪村民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安琪供圖
實地調查近海養殖,了解民生現狀
社會實踐隊隊員隨后來到任家臺村近海養殖區,這里是漁民們勞作的地方,他們依靠著海洋養育自己的家庭。我們有幸親眼目睹了捕魚的過程,感受到了勤勞漁民的辛勤付出。引入眼簾的多為裹著頭巾低頭挑揀牡蠣的婦女。據了解這些婦女多為來自任家臺村鄰村的居民,他們大都騎著自己的電動車來該村務工,任家臺村的漁業發展為該村及周圍村子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采訪到了近海養殖的負責人,她向我們介紹到近海養殖投入的成本很高,需要一兩年才可以回本,同時每年都需要投入新的成本,今年因日本和污水排放,對齊近海養殖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害怕對牡蠣有影響,為避免損失所以今年養殖的牡蠣相應減少,在這個背景下,社區正在積極尋找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包括拓展其他產業、環保措施等。同時隊員們了解到,從事近海養殖的人員大部分為任家臺村本村村民,但也有部分外村,可見任家臺村的養殖業也帶動了相鄰村子的經濟發展。社會實踐隊隊員觀察到,近海養殖主要養殖的產品為牡蠣、扇貝等,不同區域從事不同的工作,將牡蠣打撈上來后有工人進行挑選、沖洗、加工,形成完整的流水線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與產品品質。

圖為實踐隊員調研近海養殖區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安琪供圖
本次社會實踐讓社會實踐隊員們深刻認識到漁村的多面性,既有美麗的海景,也有隱藏的經濟和環境挑戰。隊員們呼吁社會各界關注漁村社區的發展,為他們提供更多支持和關愛。希望通過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喚起更多人的社會責任感,共同促進漁村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