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披喉花要手腕發力,提槍花講究腰部旋轉帶動”,在排練室里,同學們正在專業武生演員指導下練習把子功,手持道具刀槍,從基本的丁字步站姿到動作拆解,逐一把“披喉”“提槍”等經典程式動作練得有模有樣。

調研團有幸觀摩了青年演員袁小月老師展示的劇目《誰說女子不如男》。從大家閨秀到云龍黃袍,袁老師為我們詳細講解了豫劇服裝所對應的不同人物。結束后我們與身著戲服的袁老師合影留念,近距離看名家扮相,才懂得戲曲化妝里“紅妝不掩英雄氣”的深意。

在豫劇排練廳內,調研團圍坐聆聽豫劇老師們現場示范《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這一片段,“板鼓是豫劇樂隊的靈魂,手指要發力,手腕要靈活,力度要隨唱腔起伏”,老師邊講解邊示范。我們認真記錄要點,并親手嘗試敲擊鼓點,感受戲曲鑼鼓經的韻律節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開封市豫劇院的調研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內涵。通過親身參與豫劇祥符調刀馬旦藝術的學習和實踐,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豫劇傳承人的堅守與不易,進而對豫劇這一傳統藝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 掃一掃 分享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