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7月27日,長安大學赴河南鄭州“三行尋暖意·青春心向陽”暑期社會實踐隊奔赴河南鄭州,開啟了一場深入觸摸城市脈絡、感悟國情民生的實踐之旅。從養老民生到歷史傳承,從紅色精神到青春脈動,隊員們用腳步丈量鄭州,開展解壓行、調研行、志愿行三大行動,在不同場域收獲深刻體悟。
解壓行:在煙火鄭州里卸下疲憊
為在多元領域中釋放活力,觸摸城市溫度,實踐隊走進鄭州記憶油化廠創意園。這里舊廠區改造的創意空間,碰撞出青春與創新的火花。隊員們開展調研、錄制心理小視頻、進行心理訪談,在文藝與創意氛圍中,聚焦青年群體的心理狀態與城市文化創意生態。鄭州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上的嘗試,這不僅是城市更新的樣本,更是關乎青年發展、民生品質提升的實踐場域,讓國情民生的觀察,落腳于青年群體的成長與城市創新的互動,解壓行正是以青春視角觀察民生的生動實踐。
調研行:用腳步丈量城市的溫度
歷史溯源:博物院中的文明解碼
次日,實踐隊走進河南博物院與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一件件珍貴文物,串聯起中原大地數千年文明脈絡,隊員們仿佛置身歷史長河,觸摸古人智慧。從歷史縱深中,隊員們理解了鄭州這座城市的根與魂,明白文化傳承是國情的精神基石,保護與弘揚歷史文化,關乎民族記憶存續,也是民生中精神滋養的重要供給。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文物 通訊員李東陽 供圖
紅色傳承:二七區的精神洗禮
為深入感悟紅色精神,實踐隊走進二七區。二七紀念塔巍峨矗立,作為鄭州地標,承載著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熱血記憶。走進二七紀念堂,歷史場景重現,隊員們聆聽革命故事,感悟先輩為爭取權益、追求正義的無畏勇氣。在中原英烈紀念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一個個英烈事跡直擊心靈,紅色精神跨越時空,激勵著隊員們銘記歷史、砥礪前行。紅色基因是國情的精神脊梁,傳承紅色精神,既是對歷史的敬重,更是為民生筑牢精神指引,讓當代青年明白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明晰肩負的責任。


圖為實踐隊員當街發放調查問卷 通訊員杜宣緯 供圖
在此期間,實踐隊積極聯動二七區團委,通過微博互動、稿件投遞等方式,搭建起實踐與地方協作的橋梁,讓紅色傳承的聲音,借由更多元的渠道傳播,也讓地方團委見證青春力量對紅色精神的詮釋與弘揚。
藝術與生態:城市氣質的多維感知
鄭州美術館的多元展覽、黃河文化公園的生態景觀,成為調研行的延伸。隊員們在美術館觀察城市藝術底蘊,在黃河岸邊思考生態保護與民生福祉的關聯,從藝術與生態的維度,進一步完善對鄭州城市氣質的認知,讓調研行的觸角延伸到民生的精神需求與生態需求層面。


圖為實踐隊員為在美術館偶遇的幼兒園學生講解畫作 通訊員舒佳樂 供圖
志愿行:以微光匯聚城市的力量
實踐隊首站踏入惠濟頤和養老院。在這寧靜而溫馨的氛圍中,滿是歲月沉淀的故事,隊員們與老人互動游戲,傾聽他們的人生經歷。從老人的笑臉與需求里,隊員們直觀感受到鄭州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上的探索,也深知養老事業關乎著萬千家庭的福祉,是國情民生的重要一環。這次探訪交流,讓“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的理念,在隊員心中扎根,更深化此次“志愿行”的初心,傳遞關懷溫暖。


圖為實踐隊員為老人制作艾草錘 通訊員李東陽 供圖
行途雖止,感悟綿長
為期多日的鄭州社會實踐行落下帷幕,“三行”聯動的實踐模式讓隊員們收獲頗豐,從養老民生的溫情,到歷史文化的厚重,從紅色精神的震撼,到青春創意的鮮活,再到藝術生態的滋養,全方位觸摸鄭州的城市肌理,感悟國情民生的交織脈動。這場實踐,不僅是隊員們認知鄭州、認知社會的窗口,更讓“知國情、系民生”的理念,化作青春行動的指引。


圖為實踐隊與工作人員在養老院的合影 通訊員舒佳樂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