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河南鄭州歷史文化和發展特色,7月22日,長安大學赴河南鄭州“三行尋暖意·青春心向陽”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河南博物院及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參觀學習,感悟古都之底蘊,弘揚中華文化之博大,培養心系家國之情懷。
上午9時許,實踐隊懷著滿腔的熱情踏著泥濘來到河南博物院參觀學習。河南博物院是一所通過舉辦各種展覽、講座、教育活動等,向公眾普及歷史文化知識,增強公眾的文化素養和愛國情懷的博物院,先后榮獲“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先進集體”等稱號。實踐隊提前與金水區團委協調,受其指導,采用“學習與實踐‘兩手抓’的方式開展實踐,深入了解國情民生。進入博物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華豫之門”雕像。“豫”字由“予”和“象”組成,可理解為人與象的組合。人推開象的形象,直觀展現了“豫”字的起源,也象征著中原先民不畏艱難,勇于挑戰自然環境的精神。
圖為實踐隊成員在河南博物院參觀學習
懷揣著對中原文化的好奇,隊員們依次參觀了《泱泱華夏·擇中建都》、《明清河南》、《丹淅吉金——中原楚國青銅藝術》和《國寶特展》等展廳,進一步感受到商代先民的智慧,北宋都城的繁華以及鐵路樞紐鄭州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發展歷程。
圖為實踐隊成員幫助孩子使用智能展版
下午1時,隊員們抵達了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這座集中展示鄭州商代都城歷史文化,作為鄭州商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核心標志性項目的專題遺址博物館。隊員們參觀了“巍巍亳都王都典范——鄭州商代都城文明展”,駐足觀賞青銅器、玉器、骨器、陶器等珍貴文物,觀看了利用沙盤模型、場景復原技術展示商城遺址出土文物、遺跡、考古研究、遺址保護成果等內容的微電影。這座融合了殷商歷史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博物館,讓隊員們流連忘返。在“守望保護”展廳單元,一名外國游客饒有興致地閱讀商都遺址保護事業的發展狀況,隊員們大方自信地與他打招呼,并用英語與其交流殷商文化,展現了中國青年的良好形象,向其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殷商王朝的輝煌歷史與燦爛文化無不震撼著實踐隊,更加堅定了隊員們的文化自信。
圖為實踐隊成員向外國友人介紹殷商文化
知史鑒今,行以致遠。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出:在學習領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以更加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參觀學習博物館的過程中,隊員們根據金水共青團指導,采用參觀學習與社會實踐并駕齊驅,學習知識與服務群眾“兩手抓”的方式,增長了個人知識,溫暖了人民群眾,弘揚了中華文化。為期一天的博物館之旅,是青年與古都的邂逅,是靈魂與靈魂的共鳴,是對黨的二十大精神中文化建設領域的美好詮釋。
圖為實踐隊全體成員及指導老師在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