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皇嘉樹,橘徠服兮。”調研第一站,團隊成員來到了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茅坪鎮屈原故里,探尋千年遺跡,觸摸千年文脈。屈原故里位于秭歸縣新縣城的屈原故里,毗鄰三峽大壩且直線距離為600米,占地面積約500畝,高峽平湖美景盡收眼底,同時以屈原祠、江瀆廟為代表的24處峽江地面文物集中搬遷于此。仰望巍峨的屈原祠,感受穿越時空的浩然正氣;駐足碑林石刻,指尖劃過《離騷》、《九章》的磅礴文字;欣賞舞臺劇《禮魂》,重回屈原的兒時老年;江岸眺望三峽大壩,領略古今輝映的壯闊景象。鄉村振興,文化先行。屈原的《橘頌》贊美柑橘“獨立不遷”的品格,成為秭歸柑橘產業發展的文化內核。同時,秭歸縣以《橘頌》為靈感,打造“屈家橙”等特色品牌,促進柑橘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農業發展。
“探究秭歸重生密碼,見證地方重生之路。”調研第二站,團隊來到了秭歸縣湖北三峽移民博物館。秭歸,這座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小城,因三峽工程經歷了波瀾壯闊的移民歷程,見證了千年古城的變遷與重生。從歷史沿革的展廳的各類文化串聯起秭歸數千年的發展脈絡,到三峽移民展廳的建設場景復原模型,再到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展廳的發展之路,這個博物館向我們展示了秭歸縣人民的三峽移民精神——顧全大局的愛國精神、舍己為公的奉獻精神、萬眾一心的協作精神以及艱苦創業的拼搏精神。尤其是最后一個展廳,在搬遷后,隨著時代的發展,秭歸積極探索文化與旅游、農業等產業的融合發展之路,臍橙種植技術的推廣與大規模種植,相關產業的聯合發展,使秭歸臍橙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使鄉村振興的優秀實例,更是團隊此次“鄉村振興荊楚行”的意義所在。
“橘頌新聲香兩岸,勇泰金秋富千家。”第三站——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鑫勇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扎根于秭歸本土的農業企業,在推動當地特色農產品(尤其是臍橙)的種植、加工、銷售及品牌建設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鑫勇泰部門負責人高渝炎帶領團隊成員參觀了一些展臺,包括鑫勇泰基地種植的臍橙以及包裝等。并表示:“鑫勇泰農業主要聚焦于秭歸臍橙的種植、收購、分級、包裝、冷藏保鮮、銷售以及相關農資服務。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即公司擁有核心示范基地,進行新品種引進、標準化種植技術示范。同時與合作社緊密合作,由合作社組織農戶按照公司制定的統一標準(如施肥、用藥、采摘)進行生產。最后與合作社/農戶簽訂保底價收購合同,解決農戶“賣難”問題,保障原料品質和穩定供應。”鑫勇泰極其重視技術創新與應用,在收購和銷售過程中,也非常注重品質的把控。鮮果采購回來之后就利用自動分選機進行嚴格的分選,進行無損化鑒定,確保果實的品質。同時,也通過直播的形式多次開展科技助農、公益助農的活動。鑫勇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作為秭歸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一個縮影,讓團隊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了柑橘產業鏈的蓬勃發展以及地方特色農產品的獨特魅力,也讓成員們對柑橘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及柑橘產業鏈的科技創新充滿了希望。

“橙波蕩漾秋山里,小鎮清風帶露香。”調研第五站是秭歸縣臍橙文旅小鎮。作為一個集產后加工、電商物流、農旅融合、配套服務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小鎮總投資5.5億元,占地面積約為205畝,已入駐商戶368家(電商企業218家、服務型企業145家、物流快遞企業5家),年綜合產值達20億元。團隊成員們通過走訪小鎮,采訪當地商戶,了解到小鎮形成了“春季倫晚、夏季夏橙、秋季九月紅、冬季紐荷爾"的四季鮮橙產業格局,建立從種植到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開發臍橙系列產品100多種。同時,臍橙小鎮也注重文旅融合,推出“橙”意滿滿、四季鮮橙采摘游等精品鄉村旅游路線,吸引了大量游客。小鎮內也設有臍橙文化展示中心,展示臍橙從花到果、從皮到渣的“吃干榨盡”全過程,游客可以深入了解臍橙文化。并融合屈原文化、運動休閑等元素推動文旅發展,開發出臍橙酒、臍橙醋、臍橙茶、橙餅等多種深加工產品,填補了國內柑橘綜合利用深加工項目的空白。參觀臍橙小鎮,不僅是一次對臍橙產業的深入了解,更是一次對鄉村振興、產業融合和創新發展的深刻感悟。臍橙小鎮不僅是一個經濟發展的典范,也是一個文化傳承的窗口。在這里,成員們看到了臍橙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感受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新的碰撞。并意識到,文化是地方發展的靈魂,只有傳承和創新文化,才能讓地方特色更加鮮明。
“茶香橙韻入云端,千畝秭歸一指尖。”調研的倒數第二站成員們來到了秭歸縣果茶發展中心,了解秭歸臍橙的種植、營銷、發展現狀。果茶發展中心作為秭歸縣負責推動柑橘、茶葉等特色產業發展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其核心職責涵蓋組織實施全縣柑橘、茶葉等特色產業的發展規劃與年度計劃,主導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與推廣,并提供種植、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公益性服務。團隊成員們采訪了果茶發展中心的廖勝才主任,了解到秭歸縣柑橘產業的發展現狀。秭歸縣柑橘產業作為湖北省農業的支柱產業,依托三峽庫區獨特的峽江氣候和科技創新,形成了規模化、全鏈條、高附加值的產業體系。全縣柑橘種植面積達40萬畝,年產量超100萬噸,年綜合產值突破203億元,產品遠銷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新技術推廣方面,秭歸縣通過品種革新和“留樹保鮮”技術,實現全球唯一全年鮮果供應,建立國家柑橘良種繁育中心。應用無人機吊運技術,山地單軌運輸車等設備鎖破解山區運輸問題,建設82個智能溫室,實現數字化精準管理。同時,在營銷方面,全縣擁有8100余家網店、2600家電商企業,2024年電商銷售額突破50億元。秭歸柑橘產業以“科技+品牌+全鏈”為核心,通過品種錯峰上市、深加工增值、電商物流提速,將傳統農業升級為百億級支柱產業,帶動全縣70%人口(約18萬橘農)參與產業鏈,創造12個億元村、27個5000萬元村,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未來,秭歸也將進一步拓寬跨境供應鏈,打造“世界理想之橙”。


文字:陳霽雯
拍攝:史李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