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無錫薈聚商圈迎來一場集文化傳承、環保實踐與公益助殘于一體的社會實踐活動。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益起設計”社會實踐服務團隊(27名志愿者)聯合無錫市可益會公益設計實驗室、無錫薈聚水滴商店,共同打造“一日店長”公益手作活動。活動以“1+1+1”(殘友+志愿者+兒童)協作模式為核心,通過非遺手工、綠色環保手工兩大主題課程及后續公益市集,實現了文化傳承、環保教育與公益助殘的三重價值,為殘健融合搭建起溫暖橋梁。

活動歷時15天,前期聚焦技藝教學與情感聯結,后期轉入公益展賣,形成“教學—創作—展賣”的完整閉環。


(殘友工作照與合影留念)


在非遺手工主題課程中,“絨花扭扭棒制作”“英雄臉譜藝術工坊”“傳統翻花巧手坊”三大體驗區人氣高漲。以色彩繽紛的扭扭棒替代傳統蠶絲,兒童在殘友與志愿者的指導下制作象征和平的絨花發簪,感受“永不凋零的匠心”;在臉譜繪制中,孩子們與搭檔將英雄人物的忠誠與堅韌化為視覺符號,用紅色詮釋勇敢,以特殊筆觸再現歷史記憶;傳統翻花則讓親子家庭在紙張的折疊、剪裁與翻轉中,體驗非遺技藝的靈動與趣味。





課程結束后,100余名參與者(含殘友、兒童家庭、志愿者)共同創作的絨花發飾、英雄臉譜、翻花玩具、自然拓印畫等手工藝品,在無錫薈聚水滴商店舉辦公益展賣(善款全部用于公益助殘)。

(展賣照片)


(部分兒童/家庭與團隊合影留念)
雙向成長顯價值:公益是照亮彼此的光“活動的核心不是完成手作,而是讓每個人都能被看見、被需要。”江南大學“益起設計”團隊表示。殘友通過教授技藝獲得自信與收入,兒童在協作中學會尊重與包容,志愿者在服務中理解公益的深層意義——這場實踐打破了“單向幫助”的公益模式,構建起殘健群體雙向成長的橋梁。

(文稿:廖冬梅)(圖源:益起設計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