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漁業村,海洋漁業曾是張家臺村村民收入的“基本盤”。但隨著海洋資源變化與市場環境改變,單純“靠海打魚”難以為繼。村委會打破產業“單一化”困局,開啟“海陸聯動”新路徑。
陸上瞄準鄉村旅游,推動“漁旅融合”。保留傳統漁港作業場景,規劃“漁家生活體驗區”,游客可隨漁民出海、參與漁獲分揀,從“看風景”變為“融入生活”。村里閑置老屋改造為兼具漁家風情與現代舒適的民宿,“住漁家屋、吃漁家飯”的模式,既讓游客沉浸式體驗漁村魅力,也為村民帶來房租與服務雙收入。
海上推進漁業“現代化升級”。引入新型捕撈設備,優化作業流程;搭建“漁獲直供+電商”平臺,讓海產直連城市餐桌。村委會牽頭成立漁業合作社,統一標準、抱團發展,推動漁業從“粗放捕撈”向“精細經營”轉型。
村委會將生態治理與產業發展同步推進。針對傳統漁業的海洋污染隱患,推行“清潔捕撈”,為漁船配備垃圾回收裝置,禁用違規漁具;定期組織“凈灘行動”,村干部帶頭清理海岸垃圾,如今海岸帶沙質細膩、海水清澈,為旅游筑牢生態基礎。
村內推進“生態村居”建設,改造污水管網使生活污水有序處理,規劃垃圾分類站點并開展環保宣傳。漁家石屋錯落有致,街巷整潔,“生態美”與“漁村味”交融成吸客亮點。
村委會探索“漁村共治”模式,讓村民成為發展主角。建立“村民議事會”制度,旅游開發、生態保護等重大事項均需“擺到桌面聽民意”。民宿規劃、生態方案經村民討論后實施,既貼合民心,又激發村民主人翁意識。
人才培育上,村委會打“鄉情牌”,邀請外出“漁村能人”返鄉經營民宿、投身電商;與職業院校合作開展“漁村工匠”培訓,提升村民技能。越來越多村民從“傳統漁民”轉型為“文旅從業者”“漁業創業者”,為村莊注入活力。
村委會規劃清晰:短期完善旅游配套,升級民宿服務,打造“智慧漁村”;中期深化“漁旅+生態+文化”融合,創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點;長期瞄準“海岸振興樣板村”,讓張家臺村成為日照海岸線上“產業興、生態美、村民富”的名片。
張家臺村的發展是日照漁村轉型的縮影。曲阜師范大學“漁隅勘行”社會實踐隊記錄下其探索歷程,期待這座漁村繼續書寫鄉村振興篇章,為更多漁村提供“張家臺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