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背景與目標
在全球可持續發展浪潮下,綠色化學成為破解化工污染、助力生態建設的關鍵。但公眾環保認知仍待提升,尤其是幼兒群體,亟需以趣味形式啟蒙科學思維。本次活動旨在通過 “趣探碳捕小實驗”“彩泥綠植妙手生” 等環節,傳遞綠色發展、變廢為寶理念,激發幼兒動手能力與環保意識,實現科學教育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
二、實踐內容與亮點
(一)趣味實驗啟智,化學現象可視化
活動以故事化、游戲化形式串聯實驗:用 “地球小衛士 vs 溫室氣體大魔王” 情境引入二氧化碳知識,通過 “空飲料瓶 + 小蘇打” 實驗演示酸堿反應;借 “氣鼓鼓小河豚” 主題,讓幼兒操作一次性手套、白醋等材料,直觀觀察手套膨脹的奇妙過程。色彩分層實驗中,洗潔精、色素調配出彩虹液體,解密密度差原理,將晦澀知識轉化為童趣探索,點燃幼兒好奇心。
(二)環保行動落地,綠色理念生活化
除化學實驗外,活動融入實踐育人環節:“廢瓶新生傳綠意” 引導幼兒用涂鴉、剪紙裝飾塑料瓶,變廢為寶;“彩泥綠植妙手生” 教小朋友制作迷你盆栽,講解植物凈化空氣知識。從 “實驗室” 到 “生活場”,讓節水護綠、資源循環理念自然融入日常,培育幼兒綠色生活習慣。
(三)跨域協作成長,團隊效能升級
活動籌備期,志愿者面臨 “幼兒溝通難”“道具籌備繁” 等挑戰,通過深度交流、分工協作逐一攻克:化學專業成員打磨科普話術,教育背景志愿者設計幼兒適配環節,最終形成 “知識 + 趣味 + 實踐” 三維課程模式。團隊協作中,成員從 “單一技能” 向 “化學 + 教育” 復合型成長,為后續志愿活動沉淀高效協作經驗。
三、成果與影響
(一)幼兒成長:播種科學與環保種子
系列活動覆蓋百余名幼兒,奇妙的顏色變幻、物質溶解實驗,讓科學從 “書本概念” 變為 “可觸摸的魔法”。小朋友們主動參與節水、護綠行動,在團隊互動中學會分享合作,初步構建科學思維框架,更孕育出關愛自然的品德。活動輻射家庭,不少幼兒回家后向家長 “科普” 綠色知識,帶動家庭踐行低碳生活,形成 “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 的傳播效應。
(二)社會價值:構建綠色文化傳承鏈
從幼兒教育切入,活動探索出 “教育 - 生活 - 產業” 聯動路徑:以趣味科普培育新一代綠色文化基因,反向推動家庭消費模式變革,更激勵企業關注綠色產品研發。通過社區與學校協同、志愿服務與科普教育融合,為社會可持續發展注入文化支撐,助力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四、總結與展望
本次活動以 “綠色化學” 為紐帶,實現幼兒科普、志愿者成長、社區生態建設的多維共贏。未來,益暖志愿服務隊將深化 “化學 + 教育 + 環保” 模式,優化課程設計、拓展服務范圍,讓綠色理念持續扎根校園與社區,以科學之光點亮更多孩子的成長路,為社會可持續發展凝聚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