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途啟新程,紀都園里覓春聲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團參觀了紀都現代農業園。通過講解員的介紹,實踐團了解到壽光蔬菜種植面積達60萬畝,年產值高達110億元,年交易額突破200億元,每天發布的壽光蔬菜價格指數成為全國蔬菜市場的“晴雨表”。壽光蔬菜產業堅持全產業鏈發展理念,從種子選育、種苗推廣、設施農業、精深加工到物流貿易等領域全面發力,構建起了從一粒種子到一盤好菜的全鏈條發展布局。通過數商興農工程和組織助農直播等活動,壽光積極拓展線上銷售渠道,實現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同時,壽光還規劃建設了蔬果類預制菜產業園區,推動了蔬菜預制菜產業的快速發展。

圖1 為園區講解員為實踐團成員講述全產業鏈發展理念。
鄭安慧 攝
壽光構建了以農產品物流園為龍頭、果蔬批發市場為輔助、村級市場為基礎的農產品上行市場體系。其中,亞洲最大的農產品物流園占地面積達3000畝,成為全國十大專業集盟市場之一。通過買全國、賣全國的格局形成,壽光蔬菜市場體系不斷完善,為蔬菜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這里不僅是全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更是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壽光蔬菜遠銷國內外,成為億萬家庭健康飲食的重要保障。
鄭安慧 攝
科技織錦全鏈興,壽光菜香滿乾坤
通過參觀,實踐團了解到壽光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驅動。從最初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到如今的第七代智能溫室,壽光人不斷探索農業科技的新邊界。第七代大棚應用了物聯網技術,實現了遠程操控和監控,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作物品質。同時,壽光還積極推進數字農業建設,通過開發壽光蔬菜供應鏈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建立農事行為AI智能識別庫,構建了貫穿蔬菜行業全鏈條的智慧生態系統。種業是農業的“芯片”,壽光深知其重要性。為此,壽光連續出臺五輪蔬菜種業專項扶持政策,引進中國農科院等12家科研機構,自主研發蔬菜品種達277個,成為國家級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通過產學研合作,壽光不僅提升了種業創新能力,還推動了種業產業的快速發展,為蔬菜產業提供了堅實的種源保障。
![]() |
| 圖2 為實踐團參觀農業園的種子墻。 鄭安慧 攝 ![]() |
|
圖3 為農業園培育的種子。
鄭安慧 攝 |
品牌是產業競爭力的核心。有效期內“三品一標”農產品達388個。同時,壽光還打造了“樂意蔬菜”、“七彩莊園”等中國馳名商標,提升了壽光蔬菜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高端銷售渠道建設,壽光蔬菜成功進入粵港澳大灣區等高端市場,實現了從“賣產品”到“賣品牌”的轉變。
品牌揚帆通四海,鄉野煥彩共富來
通過與講解員的談話,實踐團了解到在未來,壽光將繼續秉承創新發展理念,深化蔬菜產業體系改革,推動蔬菜產業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邁進。通過實施現代農業提升工程、鄉風文化鑄魂工程、生態賦能鄉村工程等舉措,壽光將全力打造全國農業現代化先行區、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城鄉共同富裕樣板區。在農業強國的戰略指引下,壽光將走在前、挑大梁,為實現農業現代化、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更多壽光力量。實踐團也將以微薄之力為鄉村振興做出貢獻。- 掃一掃 分享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