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明方向,調研啟新篇
實踐團抵達上厝社區后,第一時間與社區干部組織召開實踐規劃座談會。會上,雙方聚焦活動內容、資源協調、民生需求等關鍵議題,展開了全面且深入的探討。經充分交流,明確了以“文化傳承調研”與“基層治理觀察”作為重點實踐方向,為后續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筑牢了根基,確保實踐活動能夠與社區發展需求緊密契合、同頻共振。
在文化探訪中,吳氏家廟與上厝文體公園,構成了實踐團感知上厝人文底蘊的兩大重要坐標。
莊嚴肅穆的吳氏家廟,作為始建于明代的潮式建筑典范,其“鑊耳墻”凌空翹角,“龍船脊”蜿蜒舒展,獨特形制中承載著厚重的宗族歷史。實踐團成員駐足于族規碑刻前,凝視著科舉功名匾額,聆聽社區干部娓娓道來家族遷徙的傳奇故事與先賢的德業榮光。在斑駁石碑與泛黃族譜的無聲訴說中,大家深切體會到“敬天法祖、崇文尚學”的精神內核,更感受到宗族文化作為“精神圖騰”,對凝聚社區認同所發揮的強大作用。
為助力鄉村環境提質增效,實踐團將調研重心聚焦于“門前三包”政策落地實效,開展了深入細致的走訪調研。團隊成員分赴社區各條街巷,與居民面對面交流訪談,圍繞政策知曉度、衛生環境改善成效、公共秩序維護情況、綠化植被保護現狀等多個維度,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詢問與記錄。
力行掘文脈,逐風結碩果
棲厝逐風實踐團深挖上厝文化資源,孵化出兼具創意與內涵的系列成果。靈感源自潮汕屋脊神獸與吉祥紋樣的“厝翎仙”娃娃掛件及文創貼紙,以萌趣之姿承載深厚祝福,讓古老守護神煥發青春活力;精心設計的關勝、李逵、時遷、武松梁山好漢人物明信片,巧妙鏈接吳氏家廟蘊含的“忠勇信義”精神,以傳統工筆融合潮汕特色色彩,講述跨越時空的品格共鳴。實踐團還攝制了宣傳片《練江畔的上厝:磚瓦間的千年溫度》,用光影深度解讀建筑之美、精神之核與社區之變。凝結民智的《上厝社區“門前三包”政策落實情況調研報告》,則系統梳理現狀、問題并提出務實建議,為社區環境精細化管理與“百千萬工程”深化推進提供了有力的決策支撐。
【棲厝逐風】文創設計效果圖
這場實踐,是對潮汕文化根脈的細致梳理,更是用創新思維激活傳統的生動嘗試。當文創產品成為文化使者,當調研建議推動社區進步,實踐團已悄然成為上厝振興的參與者與賦能者。未來,棲厝逐風實踐團將帶著這份對鄉土的熱愛與擔當,持續挖掘文化富礦,探索傳承與發展的更多可能,讓青春之力融入“百千萬工程”的浪潮,讓上厝的古韻新聲傳得更遠,讓潮汕鄉村的振興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