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所提供的正確、完整財務分析資料,可以檢查財會法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促進企業正確處理各方面的財務關系,維護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部門和投資者,通過財務分析所提供的資料,還可以解決企業間有限資源的有效配置,維護市場秩序,保證市場有效運轉。
我國財務分析存在若干局限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給我國財務分析的改進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財務分析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就我國來看,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企業財務報表本身存在局限
財務報表的數據是財務分析的主要依據,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各種會計報表及其附表和附注是財務分析的起點。目前財務報表本身具有以下局限:(1)財務報表以原始成本為基礎,缺乏時效性;(2)沒有考慮通貨膨脹等因素和物價的變動,其數據隱含著資產超值或貶值的風險;(3)財務報表數據未考慮期初到期末之間的變化數據以及全年不規則變化的數據,使數據之間的科學比較產生一定的困難;(4)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所反映的時間概念不同,以比率的形式將兩表的數據進行比較,其可比性的程度不一致;(5)當前我國的會計報表尚未對人力資源內容進行分析評價,而這些內容對決策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
(二)財務分析方法存在局限
第一,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兩類,無論是何種方法,均是對企業過去的經濟情況所進行的反映。第二,就比較分析法而言,可比性是比較分析法的靈魂,也就是說,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標采用比較分析法才有價值,而由于報表數據的局限,不同企業甚至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數據均缺乏可比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比較分析法的運用必然存在局限。第三,對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等會計政策的選擇,會影響會計方法的使用。
(三)財務分析指標存在局限
我國的財務指標缺乏統一的、一般性的標準,目前某些報刊提供的部分行業財務數據,往往存在行業劃分較粗、抽樣誤差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等問題,使會計報表使用者無所適從。另外,我國的財務分析指標忽視對資產負債比率和投資報酬的分析,也沒有把變現指標和風險指標列為必備內容。這樣造成會計報表較難揭示詳實的資料,因而使會計報表使用者較難取得諸如存貨結構、資產結構、批量大小、季節性生產變化等信息。
進一步深化財務分析改革
現行的企業財務分析在眾多方面都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必須在不斷的深化改革中去完善,這是大勢所趨。
(一)確定企業的經濟特征與戰略
首先,確定企業所處產業的經濟特征,是有效進行財務分析的第一步。產業經濟特征的確定,一方面為理解財務報表數據的經濟意義提供了一個“航標”;另一方面又縮短了財務相關指標與管理決策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得財務分析的信息對管理決策變得更加有意義。
其次,還要確定企業為增強競爭優勢而采取的戰略。影響企業戰略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區和產業的多元化、產品和服務特征等,有效的財務分析應當是建立在對企業戰略的理解基礎之上的。財務分析與企業戰略有著密切的聯系,企業戰略是財務分析人員在財務分析中為管理決策做出相關評價的具體指南。離開企業戰略,財務分析會迷失方向,也不可能真正幫助管理決策者做出科學的結論。因此,為了理解一個企業的戰略,財務分析人員不僅要認真地看其戰略計劃,還要考察其實施計劃的各種具體的行動。此外,對競爭企業之間戰略的比較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改進企業的財務報表
從會計及經濟的發展趨勢看,我國財務報表需要做以下調整:(1)出具人力資源報告;(2)以公允價值與原始成本相結合,反映企業所擁有的資產;(3)將未來信息披露于財務報表中。
(三)改進財務分析方法
第一,在比較分析法中統一比較的基礎。同時還需要指出,對各項分析指標的評價都是一種經驗,而并沒有絕對的評價標準,切勿受到各種所謂的“標準”迷惑,應該實事求是,善于運用例外原則。
第二,在比率分析法中加入時間價值。比率分析中的數據要與時間價值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能光考慮歷史成本,應在過去與現在之間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使數據的可比性更強,而且在運用比率分析法時要盡量與趨勢分析法特別是結構分析法結合使用。
第三,調整企業的會計政策,使財務分析的結果更加真實、可靠。
第四,改善財務分析軟件。需要說明的是,雖然財務分析軟件已經盡可能地把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都考慮在內了,但還是會有特殊情況出現,所以應該在軟件使用的基礎上再加上人工分析。
(四)改進財務分析指標
在改革財務指標中應當做到:(1)由于現金流量與會計盈余是不同維度的變量,宜采用傳統指標與現金流量指標兩條線來設計財務指標。(2)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財務分析的核心問題應該是,通過財務分析來謀求企業效益的逐步提高,因此要特別注意盈利性分析,把利潤分析作為整個財務分析工作的主體內容,其他分析應圍繞利潤分析而展開。企業應首先確定目標利潤,然后確定目標成本、目標資金需要量,編制企業的全面預算,以此為依據確定企業內部財務分析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