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4日,山東大學西海漁實踐團進行了第一階段的調研工作。
新疆海鮮養殖的政策的起初是2017年農業部發布《2017年漁業扶貧及援藏援疆行動方案》,強勢推出“鹽堿地漁農綜合利用模式”,一方面是為了鄉村振興,為西部經濟發展出力,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西部地區有自己的海鮮經濟;2019年,又明確提出“積極發展鹽堿水養殖”。有了國家政策引領與撐腰,鹽堿地面積占全國1/3的新疆,掀起人工造海的高潮,于是,在沙漠腹地出現了人工造就的汪洋。
新疆特有的地理環境以及水資源等為海鮮養殖提供了基礎條件,使之具有特殊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并且還在不斷的豐富品種以供大眾需求。同時主要銷售渠道面對的是西部地區,使西部遠海人民可以嘗到價格相對較低的海鮮。因為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導致中部地區和海邊人民也對新疆海鮮有所好奇,至此新疆海鮮知名度則打開。
文/西海漁實踐團
圖/西海漁實踐團

時間:2024-02-14 作者:西海漁實踐團 來源:西海漁實踐團 閱讀: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
2024年2月4日,山東大學西海漁實踐團對新疆海鮮進行了第一階段的調研工作。
天下之大,黎元為先。在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的質量和營養價值,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追求,大食物觀和優質綠色農產品也引起了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我國疆域遼闊,東部有狹長的海岸線,臨海優勢使沿海居民擁有更加便捷的水產品獲取渠道,由此東西中部飲食結構
從繁華的城市到寧靜的漁村,從南到北,沿海居民的食物消費現狀與問題一直是糧食安全的重點。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沿海
“農民不耕田,農機過冬眠,夏秋忙兩季,一年閑半年”——這是對過去勞作生活的真實寫照。但如今,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農民經歷秋天的
為踐行大食物觀,響應國家號召,開啟健康飲食新紀元。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耕海牧漁”實踐隊伍在日照沿海地區展開實踐,在實踐
為探究大食物觀與國民營養健康之間的聯系,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耕海牧漁實踐隊于2024年1月12日至13日,在日照市山海天景區、張